罗立人和唐章的《千秋紫禁》,之所以能获得认可,正是因为他们花了大量时间沉浸其中,找到了那种“历史的回响”
。
逍遥哥呢?
他人在魔都,不久前还受了重伤,连实地感受都做不到。
仅凭资料和想象,能捕捉到紫禁城独一无二的魂魄吗?
如果逍遥哥交出来的作品,能够勉强与《千秋紫禁》持平,或者只是略逊一筹但仍有亮点。
那他还能靠着谢处长的面子,以及逍遥哥自身的名气强行推行下去,对外也好有个交代。
罗立人和唐章那边,虽然依旧会不满。
但至少不至于让他王建斌太难堪。
可万一呢?
王建斌最怕的就是这个“万一”
。
万一逍遥哥这次灵感枯竭,或者因为时间仓促、准备不足,交出来的作品质量平平。
甚至明显逊色于《千秋紫禁》
到时候,纪录片播出,主题曲一出来,然后罗立人和唐章耍点手段将他们创作的《千秋紫禁》放出来。
那乐子可就大了!
罗立人和唐章绝不会忍气吞声。
他们不敢将谢处长牵扯进去,但是会将不满泄在自己头上。
他们的不满又会通过各种渠道散出去。
到时。
圈内人会怎么看?
会说他王建斌为了巴结上头,有眼无珠,弃明珠而取瓦砾!
会说他毁了这部精心制作的纪录片!
他积累多年的专业口碑和声誉,恐怕会毁于一旦。
谢处长到时候会保他吗?
未必!
说不定还会觉得他办事不力。
一想到那种局面,王建斌就感到一阵心悸。
“压力太大了”
王建斌喃喃自语。
就在这时,手机响了。
王建斌看了眼号码。
是自己的大学同宿舍的好友赵笙。
如今赵笙也在影视圈里摸爬滚打,不仅是导演,他自己还开了家制作公司。
两人关系一直不错。
王建斌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正常些,按下了接听键:“喂,老赵,怎么想起给我打电话了?”
电话那头传来赵笙爽朗却带着一丝急切的声音:“哎哟,我的王大处长,我这不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嘛!
听说你那边,《紫禁城》纪录片的主题曲,换逍遥哥来亲自操刀了?”
王建斌心里“咯噔”
一下,这就传开了?
他勉强笑了笑,语气带着点无奈:“你这消息够灵通的啊。
是有这么回事,刚定下来不久。”
赵笙出爽快地笑容说:“王大处长,既然你和逍遥哥有合作,这次我有件事想拜托你帮个忙!”
王建斌随口说道:“什么忙?”
赵笙的语气顿时变得苦涩起来,“我那边不是正在筹拍一部关于李清照的电视剧嘛,投资不小,服化道都力求精致,现在就缺一能画龙点睛的主题曲。”
“论古风韵味和文化底蕴,现在乐坛还有谁比逍遥哥更合适?我就想着找逍遥哥创作一主题曲。”
“可是,虽然联系到了文鱼传媒的总经理沈叶,可她话里的意思是逍遥哥现在身体还没恢复,而且很忙,可能没时间参与更多项目创作。”
“这都好几天了,一点音讯都没有,大概率是没戏了。
我估计她甚至没把我给她的资料转给逍遥哥。”
“老同学,我知道你为难,”
赵笙的声音带上了恳求,“但咱们这关系,你帮我递个话总行吧?不用你打包票,就帮我问问,把我们的项目资料和诚意转达一下。
成不成,我都记你这份人情!”
“这部剧对我太重要了,要是能有逍遥哥写主题曲,那宣传效果和艺术水准绝对能上个台阶!
算兄弟求你了!”
王建斌听着,有些理解。
沈叶这番应对,听起来虽然推脱,但也合情合理。
逍遥哥现在确实是焦点中的焦点,邀约恐怕早已堆积如山。
加上他伤势未愈,精力有限,拒绝是正常的。
这反而从侧面印证了逍遥哥并非来者不拒,对项目是有挑选的。
想到和赵笙的交情,王建斌叹了口气说道:“行吧,我试着帮你转达下,不过我把丑话说在前头,我只能帮你再传下话,成不成,我可一点把握都没有,你也别抱太大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