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哑巴喊冤才最响(2 / 3)

,也是先帝圣裁!

今日若因一女子私怨,推翻前朝定谳,置祖制何在?置朝廷威信何在?岂非要天下人以为,天子亦可妄改律法?!”

此言一出,群臣震动。

有人悄然点头,有人低头避视。

仿佛只要否认到底,真相便永远埋于尘土。

就在此刻——

嗡——

一声无形震荡自宫城深处蔓延开来。

不是钟声,而是七十三口悬钟同时轻颤!

那些百年古钟,原本静默垂挂于各殿檐下,此刻钟体表面竟浮现出无数细密裂纹,如同蛛网绽开,又似泪痕爬满青铜。

百姓后来传言:那是被冤者的魂,在敲钟。

那一刻,风停云滞,日影西斜。

大殿之内,所有人的目光,不约而同望向殿外长阶。

一道纤影缓缓走来。

玄衣如墨,步履沉稳。

麴云凰来了。

她未带刀剑,未着甲胄,仅背一琴匣,缓步登台。

众人屏息。

她行至案前,取出灵犀琴,轻轻置于木案之上。

十指拂过琴弦,微光流转,音律未起,却已有无形气机弥漫四周。

她闭目片刻,似在倾听什么。

然后,她睁开眼,转身,面向百官。

手中,赫然多了一封泛黄信笺。

那是父亲临刑前,托狱卒带出的遗书。

她凝视良久,指尖微微颤。

第361章哑巴喊冤,才最响(续)

紫宸殿内,风停云滞。

麴云凰立于百官之前,玄衣如墨,身形纤瘦却似擎天之柱。

她未佩刀,未执剑,仅一琴、一信、一念而已。

灵犀琴横陈案上,七弦微颤,似有灵性感应主人心绪。

她十指轻拂,音律未起,却有一股无形气机自琴身荡开,仿佛天地俱静,万物屏息。

群臣心头莫名一紧,竟无人敢妄动一步。

她缓缓转身,手中那封泛黄遗书已被指尖捏得褶皱。

那是父亲在刑场前夜,用血水混着墨汁写下的绝笔——“吾女若存,勿报仇怨,当守正道”

每一个字都像钉进她骨髓的针,痛了十余年。

可今日,她不再需要它。

“撕啦——”

一声脆响划破死寂。

纸张被她亲手撕成两半,再撕,再碎。

雪白纸屑如冬日飞絮,随风飘落,在阳光下翻转、坠地,像一场无声的祭奠。

全场鸦雀无声。

她目光扫过满殿朱紫,声音不高,却字字如锤,砸在每个人心上:

“我要的从来不是你们认错——”

顿了顿,她眸光如刃,穿透重重宫檐,直指那高高在上的龙椅阴影。

“是要你们记住,沉默也能杀人。”

话音落时,七十三口古钟再度轻颤,裂纹蔓延,似有无数冤魂在铜腹中低语。

韩烈大步上前,接过她递来的证据副本,沉声道:“已誊抄百份,即刻张贴四城九市,凡经‘默证墙’所录之名,皆录入监察司备档,永不得删!”

百姓可匿名书名?

重案必设默证墙?

这是前所未有的制衡之举!

礼部尚书脸色铁青,兵部侍郎欲言又止,御史台众人面面相觑——这不是平反,这是改天换地。

数日后,宣政殿召见。

皇帝亲赐金册玉印:授牛俊逸宰辅之位,掌六部总揆;封麴云凰为昭武郡主,赐宅京华,位列勋贵。

牛俊逸跪拜谢恩,却推而不受:“臣愿守旧职,只为确保下次冤案生时,还有人能查。”

皇帝愕然。

而麴云凰更是一袭素袍入殿,双手奉上辞呈:“将军之女,不当庙堂之宠。

父辈以忠获罪,今日若因昭雪而贪权,岂非背其志?”

言罢,转身离去,再无回头。

离京那日,天朗气清。

长街两侧,万民空巷。

老者焚香,孩童献花,百姓自列道相送,十里不绝。

有人哭喊:“麴家有后!

忠魂不死!”

也有人默默跪地,叩至额血染尘。

行至城门,忽觉风动异常。

抬头望去——

七十三口悬钟之上,不知何时已挂满红绸!

鲜红如血,迎风猎猎,宛若七十三面招魂幡,在晨光中猎猎作响,仿佛天地共泣,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