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剧 第六章(2 / 5)

蒲剧 天马的天空 4437 字 1天前

。马连举说这未为不可,还举宋代王安石的例子,说王安石的儿子怀疑自己媳妇不忠,成天折腾,后来王安石就认媳妇做了女儿,并让两人离了婚。

    想起马连举,秦君杰赶忙翻自己口袋,给爹开的药方还在他手里,但药还没去抓。他掏出药方看了看,匆忙叫了辆黄包车往县城的药铺走去。

    到了自家药铺,高掌柜从大少爷手上接过药方看了看,问道:“看这字像马老爷子开的方子,能让他开药方的,想必也不是一般人,怎么就得了痨病?”“高掌柜厉害,从药方上也能看出人来。”秦君杰不由得佩服起来。

    “只有马老爷子敢用如此大的药量,一般郎中下不了手。”高掌柜说。“药方没问题吧?”秦君杰压低嗓音说:“这可是给老爷开的,他最近动不动就乏累,身子骨大不如前了。”“这是个瞎瞎病,大少爷要早做准备,不敢大意。”高掌柜一边劝慰大少爷,一边让伙计赶紧抓药。

    贵鸾村崇财主的三姨太在两人说话时走了进来。三姨太和高掌柜熟识,但不认得秦君杰。高掌柜忙给他们作了介绍,又问三姨太说:“你可晓得翠云社戏班子班主黑老七前两天出事死了?我记得这戏班子以前是崇财主的。”三姨太有点吃惊道:“黑老七怎么死的,好好一人。我家老爷早就不养戏班子了,黑老七后来自己单干了。”“听说是和县东的马家戏班子一起唱堂会,因谁先谁后起了争执,马家戏班子想早点唱完回去,黑老七不让,两家就大打出手,马家戏班子的一个小年轻没轻没重,混乱中捅了黑老七一刀,还没等叫来郎中人就不行了。”三姨太啧啧了两声说:“可惜了,现在这年轻人,太容易冲动,看看,惹下事了。”“谁说不是呢,黑老七死了,戏班子也要散了。翠云社还是有几个好角的,要不再让你家老爷接手,不然好好的戏班子说没就没了。”高掌柜觉得惋惜。秦君杰突然想起儿子前几天戏台上被人骂的事来,母亲也开玩笑说要组个戏班子。想到此他来了兴致,便问道:“高掌柜,你和三姨太给打问打问,要是可以,就把戏班子弄到秦家来,一年咱自己个就要唱好几场。完了还可以让戏班子到各省的分号去唱,一举多得。”高掌柜忙应承下来。

    秦君民从汲县考察回来,带上组织人写的“建设汾阴县纱厂考察报告”专程去见周元山,向他汇报此行的考察情况。

    周元山刚刚送走了省视学胡荣恩,匆匆赶来见侄儿。胡荣恩是桑泉人,刚满35岁,为人刚毅果敢,善断廉察,曾做过甘肃省省长秘书,后到山西省教育厅任职。由于是乡党关系,胡视学对汾阴县教育非常重视,此次来主要是了解汾阴县落实部、省视学网络系统建立情况,并督促周元山尽快落实汾阴县视学人选,完善视学体系。

    见到秦君民,周元山眼前一亮说:“瞅见你视学一职就有了着落,回去让君杰赶紧来一趟,现在汾水小学堂办得不错,让他当县教育局视学正好。”看秦君民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周元山笑着简单介绍了刚才接待胡视学的情况。又说道:“老大喜欢在官场上混,也有办好教育的梦想,这位子适合他。”秦君民说:“换我就弄不了这事。”周元山说:“你是做生意的料。刚开始你爹把家里的事交给你,我还觉得你是个书呆子,怕办不好。谁承想才三年时间,秦家就让你打理得井井有条,你姑姑在我跟前夸了你好几次。”秦君民从口袋里掏出报告递给姑父说:“姑父见笑了,我也是边学边做,现在才顺手些。这是我写的一份考察报告,您看看,提提意见,我想在汾阴办实业,改变秦家过去的经营思路。”

    周元山大略看了看,用手指在纸上弹了两下说:“好嘛好嘛!你兄弟两个做事都做到点上了,也算是帮了姑父大忙。省里重视教育,君杰就办了学堂;省里重视实业,你就要办纱厂。报告完了我仔细看看,如果能和省里的厚生计划或者实业计划挂上钩,我立马打报告申请资金,争取让省里出大头,少些风险。”秦君民说:“资金不是问题,政府出钱肯定要掌控纱厂,我考虑更多的是市场,一万多锭纱,只在省内消化是个大问题,必须依靠外省市场,只要政府能帮忙在外省牵线搭桥就可以了。”周元山建议道:“要不姑父把汾阴有名的乡绅叫过来,大家议一议,靠乡绅集资入股,也能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