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声名鹊起与资本嗅觉(2 / 3)

快。

    “姜总,各位老师,”赵凯直接用了商场的称呼,开门见山,“我看好的是‘数字敦煌’这个平台的价值!单纯的IP授权太小家子气。我们应该成立一个独立的运营公司,将所有的数字资源整合起来,打造一个线上线下一体的文化消费品牌!”

    他侃侃而谈:“线上,我们可以发行限量版数字藏品(NFT),搞饥饿营销,绝对一抢而空!开发付费VR沉浸式游览,对标迪士尼的‘飞跃地平线’!线下,可以搞高端数字艺术展,门票收起来!授权衍生品,从文具到奢侈品,全面铺开!我们需要的是速度!快速占领市场,快速形成商业闭环!前期烧钱没关系,我们要的是估值和市场份额!”

    他的方案极具诱惑力,描绘了一个资本驱动下快速膨胀的商业帝国,连孙志远都听得有些目眩神迷。

    但姜窈的心却一点点沉下去。这完全背离了她的初衷。她做数字化,是为了更长久、更广泛、更本真地保护和传播敦煌文化,而不是将其打包成一个急功近利的快消品,在资本市场上待价而沽。

    “赵总,”姜窈深吸一口气,尽量让自己的语气保持平和,“感谢您的看重。但敦煌文化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历史、艺术和学术内涵,保护和研究是我们的根本。商业化应该是谨慎的、有选择的,是为了反哺保护事业,而不是唯一目的。您提出的这种……快速、全面的商业化路径,可能会对敦煌文化的严肃性和品牌价值造成伤害。”

    赵凯似乎早有预料,笑了笑,身体微微前倾,带着一种压迫感:“姜总,我理解您的文化情怀。但您要明白,没有商业回报,哪来持续的资金投入去做更深入的保护和研究?靠国家拨款?靠研究院那点经费?杯水车薪!只有让它自身具备强大的‘造血’能力,才能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这叫以商养文,是现代文化产业的必然趋势!”

    他顿了顿,意味深长地看了姜窈一眼:“而且,据我所知,您在北京的家族企业,最近似乎也面临一些……压力?如果‘数字敦煌’项目能快速证明其巨大的商业价值,对您个人而言,或许也是一步好棋。”

    这话语带着明显的暗示和几分威胁。会议室的气氛瞬间变得有些微妙。

    院长皱起了眉头,孙志远目光闪烁,不知在想什么。

    姜窈的脸色沉了下来。她最厌恶的就是这种将商业算计与个人处境捆绑的施压方式。

    就在她准备严词反驳时,一个沉稳的声音响起了。

    “赵总,我想您可能误解了文物保护工作的性质。”秦漠开口了,他坐姿笔直,目光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敦煌莫高窟,是全人类的文化遗产,不是待开发的商业项目。它的首要任务是‘保命’,是尽可能地延缓它的消亡,将它的信息尽可能完整地留给后世。在这个过程中,适当的、符合文化调性的传播和利用是必要的,但必须建立在绝对尊重和保护的前提之下。”

    他看向赵凯,语气斩钉截铁:“您所说的快速变现、市场占领,或许适用于互联网产品,但绝不适用于敦煌。过度开发和消费,只会加速其文化内涵的稀释和品牌价值的透支。这无异于杀鸡取卵。我们需要的,是‘慢火炖高汤’,是可持续的、负责任的传承,而不是一场资本的狂欢盛宴。”

    秦漠的发言,立场鲜明,逻辑清晰,带着学者特有的清高和底气,瞬间将赵凯那套商业逻辑带来的浮躁气压了下去。

    姜窈有些意外地看向秦漠,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暖流和感激。在这种关键场合,他毫不犹豫地站出来,用他的专业和声望,为她抵挡了最猛烈的火力。

    赵凯被秦漠这番毫不客气的话噎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