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话语之人类繁衍的意义60(2 / 4)

的冰川监测数据,你看这黑门山的冰川,千年间退缩幅度不足百米,这就是上帝定的亘古节奏。”

    林岳接过蜂蜜水,将字条递给他:“你看这位老勘探员的困惑,我也常有同感。《诗篇》说‘从亘古到永远,你是神’,可若神是亘古的,为什么要让短暂的人承受‘虚空’的痛苦?”

    沈亘读完字条,沉默了片刻,起身走到窗边,望着远处的黑门山。春分后的山顶还覆盖着积雪,在阳光下泛着圣洁的光芒,几缕白云缠绕在山腰,像是在守护着某种亘古的约定。“我去年在他泊山遇见一位牧羊老人,”他的声音带着回忆的温度,“他告诉我,山樱每年春天都会开,可每一朵花的花期都只有七天。你能说花的生命是虚空的吗?它用短暂的绽放,见证了春天的亘古;就像人用短暂的生命,见证了上帝的亘古。”

    他转头看向林岳,眼底带着坚定的温柔:“就像你外婆说的,山川是亘古的记号,不是为了凸显人的虚空,是为了让我们在短暂中看见永恒。那位老勘探员的困惑,其实藏着答案——正因为生命短暂,我们才更要珍惜;正因为上帝是亘古的,我们的‘虚空’才有了归宿。《诗篇》里的‘造眼睛耳朵’,不是让我们看清所有真相,是让我们在有限中,看见他的无限——看见山樱,就知道他的信实;看见冰川,就知道他的亘古。”

    林岳看着沈亘专注的侧脸,看着他手中的冰川数据,心里的困惑渐渐散去。她想起老勘探员字条里的迷茫,想起祷告本里“山樱的见证”,突然明白,“虚空”不是生命的终点,是指向亘古的路标;“亘古”不是遥不可及的概念,是藏在每一次花开、每一片雪落里的同在——而上帝让她遇见沈亘,就是为了让她在叩问中,看清这份“指向永恒”的意义。

    第三章山川与亘古的见证

    为了让更多人理解“亘古”与“生命”的意义,林岳和沈亘一起策划了一场“山川亘古·信仰见证”公益展。林岳负责展示地质标本与山川图谱,将黑门山的岩石、他泊山的土壤,还有《古今名山图》一一陈列,还将《诗篇》“天属你,地也属你”“造耳朵的,难道自己不听见吗”等句子,用石刻的形式展现在石板上;沈亘则负责整理祖父的祷告本、传教日记,还准备了VR设备,让参观者“身临其境”感受他泊山的雪景、黑门山的日出,在山川与经文的碰撞中,感受上帝亘古的同在。

    开展那天,展厅里挤满了人——有地质学者,有教会信徒,有带着孩子的家长,还有不少登山爱好者。大家围着岩石标本驻足,听林岳讲述冰川与岩石的亘古故事;戴着VR设备惊叹,听沈亘讲解祷告本里的山川见证。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地质学家,站在“你创造世人,要使他们归何等的虚空呢”的石刻前,红了眼眶:“我研究地质五十年,总觉得人在山川面前渺小又虚空。可去年我在他泊山看到一朵山樱,在暴雪后绽放,突然明白,我们不是虚空的——我们能看见山樱,能听见风声,这就是上帝给的‘不虚空’的证据。他造了眼睛耳朵,就是让我们在短暂里,接住他从亘古递来的恩典。”

    林岳走到他身边,轻声说:“我外婆常说,地质学家的锤子敲开的不只是岩石,是上帝藏在里面的亘古密码。《诗篇》说‘南北为你所创造’,不是为了让我们敬畏山川,是为了让我们通过山川,敬畏那位亘古的造物主。我们的生命或许短暂,但我们见证的恩典,会像山川一样,成为后人的记号。”

    沈亘拿着祖父的祷告本走过来,翻开“他泊山暴雪”那一页:“你看我祖父的记录,七十多年前的暴雪里,他们靠一朵山樱重拾信心。上帝的亘古,从来不是体现在‘永远不变的山川’,是体现在‘永远不变的爱’——他在亘古里预备山樱,也在亘古里预备我们的每一个需要。”

    老地质学家点点头,伸手轻轻抚摸石刻上的经文,像是在触摸一份久违的真理。林岳看着他的背影,又看了看身边的沈亘,心里充满了感动。她知道,这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