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话语之人类繁衍的意义80(2 / 3)

 从那以后,陈慕海成了东山湾监测点的常客。她会在周末跟着许望舒种植珊瑚、清理海滩,把环保知识教给来游玩的游客;许望舒则会在她疲惫时,送来刚煮的姜茶,陪她一起读圣经里关于造物的经文。他们的相处像潮汐与海岸,在彼此的生命里留下温柔的印记,每一个瞬间都藏着对造物者的敬畏。

    盛夏的一天,东山湾迎来了一场台风。台风过后,刚种植的珊瑚幼苗被冲毁了大半,监测点的小木屋也受损严重。志愿者们看着狼藉的海滩,有人红了眼眶,说“这半年的努力都白费了”。陈慕海蹲在海边,看着被冲上岸的珊瑚碎片,眼泪差点掉下来。许望舒却召集大家,拿起铁锹说:“别灰心,神创造了珊瑚,也给了它重生的力量。我们现在重新清理、重新种植,相信用不了多久,这里又会恢复生机。”

    那天他们从清晨忙到深夜,手上磨出了水泡,却没人喊累。许望舒一边铲沙一边念经文:“主啊,你是造天、地、海和其中万物的”。陈慕海跟着念着,心里的沮丧渐渐消散——她忽然明白,面对困境时的退缩,往往是因为忘了创造万物的神,忘了祂有让万物重生的大能。

    秋天的时候,东山湾的珊瑚礁迎来了新的生机。新种植的幼苗长出了新的枝丫,越来越多的鱼类回到这里栖息。当地的渔民特意送来刚打捞的海鲜,感谢陈慕海和许望舒的守护。许望舒走到陈慕海身边,从口袋里取出一枚用贝壳打磨的戒指,内侧刻着“造物之约”四个字:“慕海,神让我们在这片海边相遇,是要我们一起守护祂的造物。我想和你一起,把‘归向永生神’的真理传下去,让更多人知道,我们不仅是海洋的守护者,更是造物者的见证者,你愿意吗?”

    陈慕海含泪点头。他们的婚礼在东山湾的海滩上举行,牧师捧着圣经,诵读着《使徒行传》14章:“归向那创造天、地、海和其中万物的永生神。”那天的海风格外温柔,阳光透过云层洒在新人身上,远处的海鸥飞过海面,像在为他们祝福。

    婚后,他们一起成立了“造物守护社”,既开展海洋环保活动,也向人们分享“造物者的爱”。守护社的墙上挂着两幅经文拓片,一幅是“你是造天、地、海和其中万物的”,另一幅是“这一切不都是我手所造的吗?”。

    有天下午,一群小学生来东山湾参加环保活动,一个小男孩看着海里的珊瑚问:“叔叔阿姨,珊瑚为什么会变白呀?我们真的能保护好它们吗?”

    许望舒蹲下身,指着远处的十字架雕塑说:“因为有时候我们会伤害海洋,让珊瑚失去了生存的家园。但创造珊瑚的神,给了它恢复的力量,也给了我们守护的责任。只要我们像爱自己的家一样爱海洋,像信靠神一样坚持下去,就一定能保护好它们。”

    陈慕海则拿出装着珊瑚幼苗的玻璃瓶,教孩子们种植:“每一株珊瑚幼苗,都像一个小小的生命,需要我们用心呵护。就像神创造我们,也用心呵护我们一样。我们守护珊瑚,就是在见证神的大能,也是在传递祂的爱。”

    孩子们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小心翼翼地把珊瑚幼苗放进海里。陈慕海看着他们认真的模样,忽然想起自己最初的迷茫——原来人类繁衍的意义,不只是生命的延续,更是承接造物者的托付,守护祂创造的万物,把“归向永生神”的真理代代相传,让每一代人都能在海洋的蓝、天空的阔里,看见造物者的荣耀,活出“管家”的使命。

    很多年后,陈慕海和许望舒的儿女也成了环保工作者。儿子接过了东山湾的监测工作,继续守护着这片珊瑚礁;女儿则成了一名环保宣教士,走遍各地分享“造物见证”。他们的女儿在一次演讲中说:“我的父母教会我的,不只是保护海洋的技术,更是对造物者的信靠——祂创造了天、地、海和其中万物,也给了我们守护这一切的责任。人类繁衍,不是为了让自己的名字被记住,而是为了让更多人知道,我们都是造物者的孩子,都该用爱与敬畏,守护祂所爱的世界。”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