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走上国际舞台(1 / 2)

国际有机食品大会开前夕,沈静文的办公室再次成了“资料海洋”

沈静秋把整理好的“菌包身份证”

溯源体系手册摊在桌上,每一页都贴上朵朵画的小蘑菇贴纸:

“姐,我把种植户的故事、香菇生长的时间轴都做成了图文版,还有英文翻译,国外专家应该能看明白。”

霍芳拎着两箱封装好的样品进来,箱角印着烫金的小蘑菇标:

“这是挑的最优等花菇,每颗都附了单独的‘身份证’,连采摘工人的签名都清晰着呢。

就是怕长途运输会受潮,我在箱子里加了三层防潮纸。”

沈静文翻着手册,指尖划过“2oo户种植户合作案例”

那一页,心里却隐隐慌。

这次大会有3o多个国家的代表参加,其中不乏国际有机农业领域的权威专家。

他们会不会觉得“小蘑菇防伪”

太“幼稚”

,不符合国际标准?

会不会质疑“菌包身份证”

只是“形式主义”

,没有实际意义?

会不会

“妈妈,你在想什么呀?”

朵朵兄妹几个拿着香菇玩偶走进来,见她皱眉,就把玩偶塞进她怀里,“抱着小蘑菇,就不紧张啦!”

沈静文抱着玩偶,柔软的棉布贴着掌心,心里的焦虑渐渐散了些。

反正已经做到这一步了,之前的难关都是一起闯过来的。

这次去瑞士参加大会,本质上与之前的展会也没什么区别,只是专业人士更多而已。

沈静文,别慌。

出前一天,霍宁川把一份“应急方案”

递给她:

“我联系了瑞士当地的华人商会,要是样品出问题,他们能帮忙找当地的冷链仓库;领事馆那边也打过招呼,有任何沟通上的问题,他们会协助协调。”

沈静文接过方案,眼眶有点热:“这边就辛苦你了,特别是种植户那边,要是有需要补苗的,一定要及时协调。”

“放心吧。”

霍宁川摸了摸朵朵的头,“你在那边好好展示咱们的成果,等你回来,咱们就给‘小蘑菇防伪’申请国际专利。”

抵达瑞士洛桑时,大会主办方特意派了工作人员来接。

可刚到会场布置展区,就出了小插曲。

海关抽查样品时,一位法国专家看到礼盒上的小蘑菇图案,忍不住笑了:“沈女士,有机食品讲究的是科学和标准,用孩子的画做防伪,会不会太不专业了?”

沈静文心里一紧,刚要解释,沈静秋立刻递过“菌包身份证”

手册:“先生,您看,这小蘑菇不仅是防伪标,更是我们‘从种植到餐桌’全链路透明的象征——每个小蘑菇对应的,都是一户种植户的故事,都是香菇生长的详细记录。”

法国专家翻着手册,看到“种植户李大叔的菌棚日志”

“聋哑匠人雕刻菌包身份证”

的内容时,眼神渐渐变了。

他拿起一颗香菇,对着光看了看:“这些香菇的品相确实好,不过我还是很好奇,你们的‘菌包身份证’,真的能保证每一颗香菇都可追溯吗?”

“当然。”

沈静文打开电脑,调出蘑菇棚的实时监控。

“您看,这是我们国内的菌棚,每个棚都有编号,每个菌包的培育记录都能实时查询。

要是您感兴趣,我们可以连线种植户,让他们给您讲讲培育过程。”

法国专家惊讶地看着监控里整齐的菌棚,还有工人认真记录温湿度的画面,忍不住点头:“没想你们能把追溯体系做得这么细致。”

但真正的挑战,在第二天的主题演讲上才真正上演。

当沈静文展示“小蘑菇防伪+菌包身份证”

模式时,台下一位德国专家突然举手:

“沈女士,据我所知,你们之前遇到过仿冒问题,这说明你们的体系还是有漏洞。

而且,你们的种植户都是散户,怎么保证他们都能严格遵守有机标准?”

台下瞬间安静下来,不少代表都看向沈静文,等待她的回答。

沈静文深吸一口气,没有直接反驳,而是播放了一段视频。

视频里,朵朵蹲在菌棚里,跟着种植户李大叔学习记录温湿度,还拿着小本子给香菇“画身份证”

;李大叔则对着镜头说:

“沈总给我们免费提供菌种和技术指导,还高于市场价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