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意志都消磨殆尽。
她要用这场战争,消耗南方的少爷兵,也要告诉那些农民和工人,工业才是国之根本。
同时也要用这场战争,告诉后方的资本,打仗,打的就是命和钱。
要赢,那就得接着掏钱。
势均力敌,双方都付出惨痛代价,用血的代价,去反思。
再将双方拉到谈判桌前,好好的谈谈,接下来两党到底该何去何从。
可现在,这算什么?
单方面的屠杀。
她还是太高估陈庆之了,或者说,太高估那支所谓的工农革命军了。
这支军队的战斗力,比她想象的还要不堪。
仔细想来,倒也正常。
毕竟是一群刚刚放下锄头和锤子的工农组成的部队,空有一腔热血和所谓的信仰,却对现代战争一无所知。
他们甚至不知道在面对重机枪时应该卧倒,只知道呐喊着向前冲锋。
打仗这种事情,太专业不好,不专业也不好。
这样的结果,不是沐瑶想要的。
沐瑶揉了揉眉心,将那份总结战报丢到一旁,开始一份一份地,仔细查看来自基层的详细报告。
这些报告,比总结要详实得多,记录着每一场战斗的细节。
“……敌军悍不畏死,三次冲锋,皆被我部重火力击溃于阵前三百步……”
“……敌军组织混乱,各自为战,被我部以交叉火力轻松分割消灭……”
大部分的描述都差不多。
就在沐瑶感到有些不耐烦时,她的目光,停在了其中一份之上。
“第三集团军,第八军,第十六师,第六十三团。”
这份战报与众不同。
“……于七号高地侧翼,遭遇敌军约六百人进攻。
我部以精准射击,歼敌三百二十一人,敌军崩溃后,我部主动出击,俘虏剩余敌军二百三十二人……”
俘虏?
沐瑶的动作停住了。
她又翻看了前后十几份战报,无一例外,全都是“全歼”
、“击溃”
,根本没有“俘虏”
这个字眼。
她的命令,是将相箕山变成绞肉机。
所有将领都心领神会,执行得不折不扣。
在那种密度的火力网下,根本不可能有活口,更别提俘虏。
可这个第六十三团,不仅有俘虏,而且数量还不少。
这就有趣了。
是无视军令,还是……另有缘由?
“来人。”
一名参谋立刻从帐外进来。
“去查,第三集团军第八军第十六师第六十三团的团长,是谁?”
“是!”
参谋领命而去,很快便返回。
“回总统大人,第六十三团团长,名叫程耿。”
程耿。
沐瑶念着这个名字,感觉有些耳熟。
她闭上眼,在记忆中搜索。
很快,一个年轻、瘦削,但双眼亮得惊人的青年形象,浮现在她脑海里。
汴京讲武堂。
她偶尔会以客座教授的身份,去给那些未来的共和国军官讲授一些越时代的战术思想。
当时,沐瑶就对他印象深刻。
那个学员,好像就叫程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19章一个农民的孩子,翻山越岭,只为杀死另一个农民的孩子(第22页)
讲武堂第一期陆军系,以各项科目全优的成绩,名列第一的天才毕业生。
原来是他。
“把程耿的资料拿过来。”
“是。”
片刻之后,一份档案袋被送到了沐瑶的桌案上。
她打开档案,里面是程耿的详细履历。
履历很干净,也很励志。
二十三岁,大溪山人士。
农民出身。
上过几天私塾,识得几个字,后来跟着村里的老篾匠学手艺,靠编织竹器在城里讨生活。
十六岁那年,被前朝的军队强征入伍。
十八岁,在萧逸尘麾下,于一场战役中被自由民主军俘虏。
再后来,响应号召,加入了这支曾经的敌军。
他在军队里表现优异,通过了严苛的考核,成功进入汴京讲武堂,成为第一期学员。
并且,以全科第一的成绩,毕业。
这是一份完美的,从底层爬上来的共和国军官范本。
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