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四章 明亮的季节(1 / 3)

大魏芳华 纸花船 1861 字 4天前

两天后便是五月初一。

朝贺礼仪罢,大鸿胪官员拿出了中书省写的诏书,刚念出“退位诏曰”

,跪坐在席位上的满朝文武、便都伏拜于地。

虽然事情早有迹象,中书省奉命写诏书的事、这两天也传出过风声,但此时的四个字、仍是震惊了百官!

“朕继位以来,赖有晋王惩锄奸凶,保绥宗庙,终于危而复存。

然有司仰瞻天文星象,体察民心,魏室之数已终,运势在乎秦氏。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尧舜不私于子,为万世传颂,朕深羡慕之。

故今效法尧典,禅位于晋王。”

东堂里顿时充斥着一片小声议论,但大魏国家是曹家所有、实在轮不到别家做主。

太后临朝、皇帝也在皇位上,百官亲眼看到,皇室完全没有被逼迫的样子!

一时间人们更是无话可说。

即便有人想以性命搏个忠名,那也得有个效忠的对象才行。

现在太后出退位诏书,如果有人站出来强行阻止,讲道理便是忤逆,是想阻扰皇帝做尧舜?

况且大事也早就商议过。

这种事不会拿到朝会上说,太后召见过公卿大臣,显然试探过重臣的态度。

同时她又召见了太史令,且是两次!

最终太后还是决定、让皇帝主动禅让,天文星象的命数,极可能是真的!

大家都知道,晋王的功劳很大,勤王、平叛,大败东吴,攻取汉中,灭国之功!

这些功劳随便一件拿出来,都足以功高盖主。

何况秦亮的势力还很大,从洛阳中军的兵权、到地方都督刺史的人选,很多都变成了他的人。

实际上人们都认可秦亮的大权,只是很多人没料到,他还真敢、如此快便让曹氏禅位!

魏太祖那么多年都没干,直到魏文帝才走那一步,秦亮着实干得太快了。

不少人都觉得此事与史书经验不一样,但又说不出哪里不对。

当然事情还没结束,御史中丞已奉诏,随后前去晋王宫、送一份禅位宝册。

官员也很快唱礼退朝,太后与皇帝离开了朝堂。

连传诏的使节都没变,还是钟毓。

不过副使变成了太常羊耽,这次的阵仗、也比上次大得多!

队伍里有宦官、各种官吏侍卫,浩浩荡荡地来到了晋王宫。

秦亮也率相国府、王宫的大群官吏迎出大门,将钟毓等人引到正厅。

还没看到宝册,秦亮已经猜到是什么东西了。

而且钟毓与羊耽也更加客气,秦亮揖拜、两人定会立刻恭敬地回拜。

偌大的正厅很快热闹起来,钟毓立于正位,羊耽等在侧。

钟毓拿出宝册,只说“册曰”

,然后咨尔晋王。

秦亮等人弯腰执礼,恭敬地听着内容。

这次的册书、比上次封晋王要短得多,不必再赘述秦亮匡扶社稷的功劳,大概提了一下赖晋王神武,拯难于四方,保卫了社稷,接着主要是谈天道。

天命不于常,而归有德之人。

皇灵降瑞,真龙出世,天数在尔躬,允执其中。

君为有德之人,应受大礼,飨兹万国,以顺承天命!

钟毓念完内容,大柱子支撑的大厅里,一时间竟鸦雀无声!

此时厅中有上百人之众,却好像人都消失了似的。

秦亮从余光里看到,中卫将军王康、司马饶大山,以及张华、马茂、朱登等一些人,仿佛商量好的一样、全都同时涨红了脸!

他们的眼睛睁得很大,显然此时十分憿动。

想来也是,这些人出身寒微,如果正常情况下、永世不得翻身,能否出仕都是个问题,如今秦亮一登基,他们便能原地起飞!

即便是士族出身的属官,同样十分期待。

大伙既然选择了站的地方,成了晋王宫出身的人,只有秦亮确立名分,他们的地位才能确定、风险降到最小。

秦亮当然早有心理准备,很多事就是他自己干的!

但郭太后那边怎么做,他确实没有具体安排,猛然真正意识到、自己竟正在做皇帝的流程中,他此刻的情绪依旧十分复杂。

莫名的兴奋之中,又有些许惶恐。

毕竟他又没做过皇帝,以前他只是个普通人,做梦都没想过这种事!

甚至有一瞬间,他仿佛觉得脑海里一片空白,连思考都变得迟钝了。

但他至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