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军去追击,这艘楼船赶不上了,便由代将军暂管、返回清缴残敌。
投降的敌军,先赶到西岸上去,联络我军步骑看管。”
诸将抱拳拜道:“遵命!”
罗宪说了声“告辞”
,立刻转身便走。
不多时,船楼上传来了号声,只见旗帜摇动,一艘斗舰缓缓朝左舷靠了过来。
铜官集附近的江面、是一段很长的南北直流;往北过去,便有连续两道如同“n”
“u”
形的大江湾。
如果吴军余部能赶在巢湖水师之前、抵达第一道大江湾,吴军船队就会获得顺风顺水之势,可以快冲过晋军巢湖水师,减少纠缠的时间和损失;即便只是靠近大江湾、正面逆风的形势也能改观,风向有角度,调整风帆也能得到风的助力!
秦亮带着护卫精骑,仍站在大江西岸观望着。
惨白的天空、苍白浩瀚的大江上,南边已经能看到吴军的大片战船来了,简直像是布满了江面!
而北面的江湾中,晋军巢湖水师也都升起了风帆,浩浩荡荡地赶来。
双方的水军都在全前进,可以隐约看见、晋军巢湖军楼船两侧都在划桨!
只是大江太宽广了,从远处看去、那些船只依旧慢得貌似蜗牛。
不过两边的船队,业已进入视距!
此时秦亮很容易判断了,吴军还是跑得太迟了一些,当他们与晋军巢湖水师迎面碰上时、还到不了江湾!
这下吴军水师主力、又要狠狠脱一层皮!
战斗还将继续,但秦亮綳紧的精神已经放松了下来。
如此久久的等待时间,他经常都在走神,注意力也开始分散。
有时他已能顾得上身边的玄姬吴心,与她们有一搭没一搭地说两句话。
队伍里还有个女子、邪马台的女王,她一直跟着晋军中军行动;秦亮也想与外国使节谈几句,但现那个难升米好像不在这里、没人翻译,只得作罢。
这时钟会兴奋的声音道:“陛下用兵,臣真乃五体投地!”
马茂也瞪着眼睛道:“吕据虽是吴国辅政大臣,但与陛下交手,不如远甚……”
诸文武纷纷附和。
秦亮没注意叹息了一下,只是说道:“不管怎样,总算得到了大江制水权。”
玄姬、台舆等人闻声,侧目向他看来,虽然此刻秦亮脸上稍有愁绪、但玄姬的美目中依旧有仰慕之色,毕竟胜利的人怎么都是对的。
秦亮还一度怀疑,难道台舆才来晋朝这么短时间、便能听懂刚才那几句话了?
秦亮现在的感受很奇怪,竟然似乎还不如大臣们那么憿动。
这种复杂的心情很熟悉,主要是疲惫中带着松懈。
他心里明白这次会战之后、前景的光明,但一时间他甚至连好事都懒得去想,只想无所事事地随意呆一段时间。
刚才秦亮说了一句“不管怎样”
,其实随口说出来的话、往往才是真心的感受……对于此役可能生的事、秦亮并没有十足的把握,大概也谈不上神机妙算;但又不算是赌,毕竟公平的赌搏是靠运气,而他的抉择有迹可循、只是没那么精准和确定。
铜官集这段数十里的江面、江水南北流向,这几天是北风;加上考虑到距离濡须口的路程,猜到吕据想在这里会战、并不很难。
不仅秦亮君臣能猜到;估计吕据陆抗等人也能料到、晋朝君臣的猜测!
脑袋长在吕据的脖子上,谁能帮他决策?
虽然铜官集战场、是吴军选择会战的好地方,但若吕据要放弃,结果也不是太严重;无非是失去了一次可能的有利战机,最终只是两军聚集主力、重新东西对峙。
但秦亮的抉择,后果会更加严重!
如果秦亮放弃铜官集战场,而吕据没有放弃;那么晋军的全部水军、就会被分割成东西两处,丧失夺取大江制水权的战机。
反之秦亮如果不放弃,但吕据却连夜跑了;从濡须口过来的晋军巢湖水师,将会面临以寡敌众的围歼!
昨夜秦亮亲自观察大江上的吴军,觉吴军的船队行驶得特别慢,秦亮便有一种直觉、吕据有迟疑的心态!
吕据应该是担心,一晚上航行得太远了,等到回头反击尾随的王濬的时候,可能占据不到、铜官集这段逆流顺风的好方位?
另外大江各处的风角度、流都不准确,秦亮也只能利用大概的信息、连猜带算地作出判断。
总之秦亮昨晚的压力很大,已经做出决策……先给王濬送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