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门当户对均订3600加更(2 / 3)

冬是老小,这活自然要他干。

第一次见面,话题肯定都不深入,主要就是问问单位工作,说说家里情况,父母兄妹等等。

方燕家里跟这边差不多,父亲是中学老师,做到年级主任,母亲在家务农。

再就是有个妹妹读高中。

吕春与方燕的工作,两边的家庭状况,很大程度上能说是门当户对。

李敏和胡春兰去厨房忙活,准备中午饭,方燕也要去,被拦了下来。

吕冬挨着满茶,问道:“方姐,上次听你说,你们单位要搬到东边来,确定了没?”

方燕笑着说道:“已经定下来了,上面打造大学城的决心很大,要求晚报社务必搬迁,正在开建的商务中心不是没人用吗?其中最小的一栋八层楼,划给了晚报社。”

吕春接话:“大学城这边需要一个排头兵,私有企业不好办,宣传部下属的单位,正合适。”

吕冬故意说道:“这样也好,你和大哥隔着近了。”

吕建国问吕冬:“你那生意怎么样?”

不等吕冬说话,吕春就说道:“别提了,看的我都眼红,一天近万流水。”

“这么多?”

方燕有点吃惊。

吕冬说道:“刚开业,搞大优惠,能留下多少回头客,还不好说。”

吕建国见多识广,提醒道:“生意这么火,容易惹人眼红。”

吕春笑起来:“他办法多着呢,拉了个泉南的富二代和省大的外教一起投资,没人敢用寻常的那些手段惹他。”

方燕也笑:“这倒是个好办法。”

吕冬简单说道:“现在私人开个店,办个公司,麻烦死,光那堆证,来回一趟趟不知道跑多长时间,动不动还得塞东西,基层的这些人和事,有个老外出面方便。

另外一个富二代,就老杜,杜小兵,方姐你还记不记得?”

方燕想起公交车上那个穿耐克运动衣的人:“和你一起抓扒手的那个人。”

吕冬又说道:“老杜这人仗义,家里干买卖做贸易十来年,各种进货渠道都有,这店能很快开起来,也是沾了老杜的光。”

吕建国说道:“你这半年买卖没少干,悟明白不少事。”

说了会话,厨房那边菜做的差不多,吕冬收拾桌子,吕春和方燕都过去端菜,六个人围着圆桌坐。

一顿饭吃的融洽祥和。

吕冬能看得出来,大伯和大伯母对方燕都挺满意。

方燕临走前,李敏给了600钱红包,让吕春劝着收下了。

吕春开车送方燕回去,一行人回院子里。

胡春兰说道:“嫂子,你觉得咋样?我看方燕挺好,和老大挺般配。”

李敏说道:“人不错,是个大方爽利的,那边家里情况也不错,当老师的。”

结婚从来都不是两个人的事,关系到的是两个家庭。

吕建国的意见简单明了:“我看行。”

李敏突然说道:“就有一点,她家是北河的。”

吕冬知道大伯母担心啥,真要碰上那种坚持北河习俗不放的,即便以大伯家的情况,也得背上债。

不说彩礼,单婚前除去过节,还要跑十趟,送十顶十的礼,就能把一般条件还可以的家庭,折腾的喘不过气来。

小辈可以只考虑爱情,长辈不能不考虑现实状况。

“大妈,这些都不是事。”

吕冬直接说道:“啥样的家庭出啥样的人,看方燕就知道,她家里应该是通情达理的,而且方燕有个妹妹,不是弟弟。”

吕建国摆手:“别想这些有的没的,咱遇到事解决事,还能难住了?”

说完,他去屋里,拿出一千多块钱和一份清单,直接给吕冬:“你大哥下周就得去女方那边。

冬子,你经常跑批发市场,需要买的东西我都写在上面,再去顺便买回来。”

吕冬接过来看一眼,之前卖过日用品和杂货,他对市场行情有大致了解:“大伯,用不了这么多。”

吕建国说道:“先拿着,别不够。”

吕冬钱和清单揣进兜里,说道:“我后天去进货,一起买回来。”

从清单上看,吕春第一趟登女方门,大伯做了万全准备,哪怕放在青照北边,也算得上重礼。

李敏没说啥,她对方燕挺满意,也希望能顺顺利利的。

吕冬提议:“两边走开,最好还是找个中间人去那边谈。”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有个中间人,两边都能有缓冲的余地,不至于两边家长说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