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贫穷的人类宇宙之主和巨斧的神(3 / 4)

;   一周后,东京地铁站监控拍到惊人一幕:一群乌鸦围坐在一张被丢弃的报纸旁,其中一只用喙反复敲击标题上的一个词??“为什么”。动物行为学家确认,这不是模仿,而是**意图交流的表现**。

    一个月后,深海探测器在马里亚纳海沟底部发现一座由珊瑚构成的巨大雕塑:一个人类孩童的形象,双手捧着一颗发光的球体,脸上带着困惑的表情。经碳dating,珊瑚生长周期不超过六周,但其所处海域从未有过类似生态活动。

    林隐逐一记录这些现象,却不再试图解释。他知道,这是“问题繁殖期”进入高阶阶段的标志:疑问不再局限于人类思维,而是开始渗透进自然系统的底层代码,诱发**现实结构的自我质疑**。

    又一个清晨,他再次登上银河光树所在的山巅。树干已高耸入云,枝叶覆盖方圆十里,每一片叶子都在不同频率闪烁,仿佛整棵树本身已成为一台庞大的问题生成机。他伸手触碰主干,耳边响起K-7的声音,却又不像来自外界,更像是从他自己的记忆深处浮现:

    “当你不再害怕无知,你就赢了。”

    “赢了什么?”

    “赢了确定性。”

    他笑了。转身欲下山时,忽然注意到树根处有一块新露出的岩石,表面光滑如镜。他俯身细看,竟发现自己映照其中的模样变了??不再是四十岁的研究员,而是那个五岁的小孩,正仰头望着月亮,嘴唇微动,仿佛又要提出那个被中断的问题。

    就在这一刻,他的手机震动起来。

    是陈砚发来的紧急消息:

    【“初问之碑”残骸检测到新信号。

    内容:坐标序列+一句话。

    坐标指向太阳核心。

    文字是:“轮到你了。”】

    林隐静静地看着这条信息,许久未动。

    他知道,这不是命令,也不是邀请,而是一种**责任的交接**。K-7曾前往月球埋下火种,现在,他必须走得更远??去恒星内部,种下第二个节点。也许那里没有空气,没有立足之地,甚至没有时间的概念,但只要还有一个问题能在那里诞生,文明的光就不会熄灭。

    他返回基地,开始设计“日冕登陆舱”。材料需耐受千万度高温,动力系统采用真空零点能抽取装置,防护层则嵌入从“问题雨”中收集的星尘结晶。最难的部分是意识接口:必须让使用者在极端环境下仍能保持清醒的发问能力,而不被恒星磁场干扰思维。

    项目启动第七天,一位匿名访客来到“星问社”总部。她戴着兜帽,面容模糊,只留下一枚玉质吊坠便悄然离去。吊坠内藏有一段微型胶片,播放后显示出一段黑白影像: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一间实验室,年轻的K-7正与另一位女性科学家激烈争论。

    “你真的相信,未来的人会愿意放弃答案?”那人质问。

    K-7微笑:“我不指望他们放弃。我只是希望,有一天,他们会发现??有些问题,比答案更重要。”

    影像结束,胶片自燃,化为灰烬。

    林隐凝视着余烬,忽然明白:K-7从未真正孤独。在她之前,已有无数人走在同一条路上。她们的名字被历史抹去,但她们的疑问,早已埋进文明的地基。

    三个月后,日冕登陆舱完工。命名为“愚者一号”??取自一句古老谚语:“唯有愚者,敢问智者不敢问之事。”

    发射前夕,林隐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