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不斩来使(2 / 2)

>

姚广孝小声道,“不过,仗还没打起来,万事都没有绝对!”

“高丽有几分战力,皇太孙摆明了是灭国之战,他们没有束手就擒的道理。

几十万人大战之时,战场形势错综复杂,若是高丽能有一只精锐,直捣皇太孙中军,未必不能反败为胜。”

朱棣豁然回身,眼神如刀,“你是说?”

姚广孝笑着点头,“若皇太孙战死,乃是上上策,若他只是败了,颜面无存是下下策。

不过上策也好下策也罢,只要大明没胜,老皇爷也好,皇太孙也罢,都要找人给他太孙殿下背锅!”

“打了败仗总要有人负责吧!

既然错的不是皇太孙,就只能是臣子了!”

“若是佛祖保佑,皇太孙于军中出了什么差池,呵呵!

臣想,依老皇爷的性子,这些武将们,怕是一个都活不成。”

“到时候,开国功勋宿将扫荡一空,燕王您的机会不就来了么”

朱棣惊住了,这和尚的计谋还真是歹毒,简直堪称绝户计。

若真依他的计谋,到时候大明朝堂之上,武人人头滚滚。

那些老家伙,都会被老爷子给宰了。

这计绝对可行,数十万人的战役,战场会拉的极宽,战阵延绵百里。

只要有心人,稍微在侧面露出一道缝隙,让高丽兵可以杀进去

只是

心里正想着,外边传来急促的脚步。

“谁?”

朱棣不悦冷喝。

“启禀千岁,高丽那边派使臣过来了,正在外面等着您召见!”

“您看!”

姚广孝对朱棣笑道,“刚瞌睡就有人送枕头!

!”

朱棣脸色变换,“传!”

稍后片刻,一个四旬年纪的文人士子,几乎是爬着进来。

“下国小臣,高丽兵部参判李守银参见燕王千岁。”

说完,此人又重重的,惶恐的叩头。

“两国已然宣战,你为何要见本王?”

朱棣端坐着,开口问道。

李守银惊恐的抬头,赶紧摆手道,“小国高丽哪敢跟大明开战,都是误会,全是误会!”

说着,又向前爬了几步,哭着说道,“女真骚扰高丽新义州边境,高丽是迫于无奈,发兵反击。”

“千岁您也知道,女真人最是彪悍难驯,野蛮残暴。

为高丽长治久安之计,下国不得已只能多发兵,想把他们驱赶得远一些!”

“本王听说,你们的兵都到了鸭绿江了!”

朱棣冷笑道,“再远一些,是不是要北平来?”

李守银又是连连叩首,带着哭腔道,“千岁,高丽哪敢!

兵至鸭绿江,乃是高丽国内蒙元降将兀赤所为。

那厮本是蒙元旧臣,擅自发兵鸭绿江畔,正是为了挑拨大明高丽的关系。”

“吾主听闻上国震怒,已经把那小人下狱,要送往大明请上国发落!”

“千岁有所不知,大明国书传至高丽,吾主痛哭流涕,痛不欲生,悔恨交加。

言,高丽亦乃大明苗裔也,天朝皇帝震怒,高丽臣子唯死才能豁免其罪也!”

“上国大明待高丽,骨肉情深。

高丽每有不敬之举,天朝如父母宽容忍耐。

我国上下已经知错,国主已下令撤兵,发还抓到的辽东女真人口。

选尽国内珍宝,献于天朝,请求恕免!

两国永结同心,高丽世世代代为大明北地藩篱,不敢再有造次!”

哭着,这李守银一把抱住朱棣的大腿,嚎啕痛哭道,“千岁殿下,古语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高丽已然知错,为天下生灵计,上国切勿发兵。

我高丽小民,亦是人也!”

朱棣脸上看不出任何情绪,淡淡的说道,“晚了,朝廷已经发兵,开弓没有回头箭!

再说,你和本王说这些有什么用?”

“您是大明塞王,威名赫赫举世皆知。

你执掌天朝辽东都司,雄兵十万,乃是天朝最为尊贵之藩王。

下臣奉国主之名见您,就是请您说说好话!”

哭着,李守银擦擦眼泪,继续开口道,“若王爷千岁肯帮高丽说话,就是高丽的再生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