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何乐而不为(2 / 3)

的,也就是东家和掌柜的住,伙计们还是风餐露宿和货物待在一块!”

说着,朱允熥顿了顿,“这就是驿站的第二个作用,给过往商旅提供住宿饮食,还有货物仓储!”

随后,朱允熥又笑笑,“这可和传递信件杂物不是一个价了!”

官员们都是人精,朱允熥说的通俗易懂,他们不难理解。

而且,一涉及到钱,许多人眼睛都亮了。

户部尚书傅友文开口问道,”

殿下说这些,也不是不可行,俗话说车船店脚牙,无罪也该杀,若真能给商旅提供方便,也是朝廷的恩德。

只是,殿下说是开源,臣请问,如何开呢?“

说地这个累呀!

你干脆说怎么收钱就完了!

朱允熥心中腹诽,面上笑道,”

这还不简单!

“说着,走到朱元璋御案边上,”

皇爷爷,孙儿斗胆,请您写几个字!

朱元璋正听的入神,心里沉思,听他如此问,笑道,”

写啥?“

朱允熥从袖子中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烟盒大小的硬纸壳片,笑道,”

请您写一个邮字!

好!

“朱元璋应了一声,提起朱砂笔。

以朱允熥的眼光看,朱元璋的字不好看。

但是一笔一划之中苍劲有力,力道深沉。

再请皇爷继续写,住字!

“朱允熥又笑道。

随后,朱元璋按朱允熥所说,在几张小卡片上,都写下字。

放下笔,笑呵呵的看着朱允熥。

诸位请看!

“朱允熥拿着写着邮字的卡片,笑道,”

这上面是皇爷爷御笔邮字,可以贴在信上用来信件邮递!

“说着,又回头看看朱元璋,“皇爷爷,既然是您御笔所写,不如叫邮票吧!”

朱元璋一愣,随后开怀大笑,“好,听你的,邮票!”

“恭喜陛下!”

吏部尚书詹徽当场出列,朗声道,“此物若真能发行于世,定是千古佳话。

臣为陛下贺,为吴王贺,为大明贺!”

“恭喜陛下!”

群臣也赶紧跟上,狂拍马屁。

朱元璋平日最反感的就是马屁,但此刻笑得见牙不见眼。

皇帝,更想青史留名。

这个邮票的作用已经呼之欲出,贴在信封上是作为官府邮寄信件的凭证。

若真能发行,无论沧海桑田,只要世人还写信,就一定会记得他朱元璋。

记得他这个曾经的放牛娃!

记得他创立的大明!

马屁退去,刘三吾再次开口,“吴王殿下,这邮票可要钱?”

“这个就是咱们给百姓邮寄信件的邮资!”

朱允熥在群臣中举着天下第一张大明邮票说道,“朝廷卖给有需要的百姓,百姓把邮票贴在信上,驿站盖上印,就可以邮寄了!”

刘三吾沉思片刻,”

多少钱?“

不贵,两文洪武通宝!

“朱允熥笑道,”

诸位别小看这两文钱,我大明一天的书信往来何止数十万,积少成多呀!

嘶!

“几位掌管财政的大臣顿时倒吸一口气。

他们执掌天下的赋税,略微一算就知道到底是多少钱。

一枚邮票两文,一万枚就是两万,十万就是二十万。

二十万铜钱换成银子,就是两万多两。

一个县一年的赋税才多少?去年大明一个人口繁多的上等县,上缴税银也不过三万,一州之地不过十五万。

但是皇爷爷御笔这种,两文钱可买不到!

怎么也得二十两!

“朱允熥笑道,"

皇爷爷,天下有的是有钱人,他们巴不得买您的御笔回去供起来!”

“好小子,做买卖做到咱头上了!”

朱元璋哈哈大笑。

“刘学士是天下文人翘楚,若是以您手书为范本的邮票,怎么也得卖,五两!”

朱允熥对刘三吾笑道,“文人雅士,都有这个爱好,天下学子,谁不想要一张,翰林学士的墨宝!”

中书舍人刘三吾顿时有些自得的笑笑,同时眼中也有些期盼。

若真以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