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9、左右为难(2 / 3)

sp;“我这么多年,一直征战在外,朝中大事参与得很少,还想听听李尚书见解。”

    顾道直接把皮球踢了会球。

    李渠心说,顾道虽然年轻,这睁眼说瞎话的本事倒是不错,朝中大事哪一件绕过开你了?

    “顾公说笑了,不过有一点下官赞同,天下强军在大乾,而大乾至强在辽东。”

    “顾公善战天下闻名,将来大乾统一天下,顾公必然是那操刀之人。”

    李渠说到这里停了停。

    他在暗示,我认可你顾道是那将来统一天下的人。

    而且我会支持你,率领大乾所有的军队。

    觉得顾道听懂了,他紧接着说道:

    “不过战争打的是军队,同样也是打的后勤,顾公荡平天下的军队有了。”

    “可主持朝廷的后勤和后路,还需要一个合适的辅臣,顾公在前方才能高枕无忧。”

    “此事不得不提前考虑清楚,顾公觉得呢?”

    李渠说完,紧紧盯着顾道看。

    我支持你掌握军队,支持你去荡平天下,但是我希望你支持我坐上辅臣的位置。

    袁琮老了,虽然有好几个次辅帮助,但是依旧越来越力不从心。

    办儒生上书跪门这件大案,扭转大乾儒生思潮,重塑大乾书生的忠贞思想。

    已经是他能做的最后一件大事了。

    未来几年,应该要考虑谁来接这个职位。

    “李尚书不愧是国之干城,想得的确深远稳妥,我忠于国家朝廷,不担心后路问题。”

    顾道先虚晃一枪。

    “而且辅臣任免也不是我该参与的,不过若是问我,几位尚书倒是都合适。”

    你想让我支持你,你比另外三个多什么?

    何况袁琮是我师祖,温尔雅是我师叔,我不支持温尔雅难道支持你么?

    这没有道理。

    最次还有高岸,他至少是个兵部尚书,屁股是坐在当兵的这边。

    至于顾云璋,还是算了吧。

    如果非要在顾云璋和李渠之间选一个,他选李渠。

    李渠好像对这个问题早有准备,领会了顾道的话之后,他捻着胡子开口了。

    “顾公所言甚是,但是朝政讲究一个平衡,不可一家独大,太后想来也明白这个道理。”

    就是因为温尔雅跟你太近,简直就是一党的,所以他才不适合当辅臣之职务。

    否则太后在朝中,一点牵制制衡你的力量都没有了,这是权利平衡,跟亲情无关。

    袁琮能当这个辅臣,也是没办法,事情都赶到这里了,如果你顾道想操刀天下。

    温尔雅八成当不上辅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