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o章 写初步调查的文档(2 / 5)

纸,抽出便签纸,熟悉的字迹映入眼帘,那上面记录着一些重要的线索和提醒。

他的眼神变得专注,手指不自觉地摩挲着纸张,仿佛这样就能汲取到力量。

办公桌的一角,放着一本廉政教育讲座的讲稿。

郑建国随手翻开,一张老旧照片从页滑落,他眼疾手快地接住。

照片里,三号楼前的空地上,一丛丛月季花肆意绽放,红的像火,粉的像霞,花瓣上还挂着晶莹的露珠,娇艳欲滴。

他的目光久久地停留在照片上,思绪瞬间飘回到过去。

而新贴上去的拆迁补偿方案纸张在日光下泛着微微的光,吸引了不少居民驻足围观。

人群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大家的脑袋都朝着公告栏使劲儿地凑,七嘴八舌的议论声如同嗡嗡的蜂群,在小小的空间里此起彼伏。

郑建国双手抱在胸前,静静地站在围观人群的外围。

他身形挺拔,目光透过人群的缝隙,专注地落在公告栏上的方案内容上。

他眉头微微皱起,眼神里透着认真与思索,仿佛在仔细考量着这方案的每一个细节。

这时,人群中一个穿褪色工装裤的老汉引起了郑建国的注意。

老汉身形微驼,饱经风霜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一道道皱纹如同干涸的河床。

他缓缓地挤到公告栏前,抬起手,那只手粗糙且黝黑,手指上长满了厚厚的茧子,就像一个个小疙瘩。

老汉用这样的手指,直直地戳向公示纸,似乎想要把那些文字都戳进心里去好好琢磨一番。

每戳一下,那纸张便轻轻颤动一下。

由于用力,墨水印子在他指甲缝里蹭出一道道黑痕。

老汉嘴里还时不时嘟囔着:“这补偿标准,到底合不合理哟……”

声音不大,却带着浓浓的担忧。

信访办公室里,那台老旧的空调仿佛一头疲惫的老牛,嗡嗡地响个不停,吐出的风带着丝丝温热,根本驱赶不走室内那股闷热。

墙壁上的石灰有些脱落,露出斑驳的痕迹,几盆绿植耷拉着叶子,在这闷热的环境里无精打采。

郑建国坐在办公桌前,面前堆着一摞上周收到的举报信。

他神情专注,动作熟练地整理着,将信件按类别和重要程度一一分类摆放。

窗外的阳光透过脏污的玻璃洒进来,在桌面上投下不规则的光影。

当他的手触碰到一封匿名信时,动作不由得停顿了一下。

这封信皱巴巴的,像是被反复折叠又随意塞进口袋里。

信封上的邮戳显示来自邻县,黑色的油墨已经有些晕染,但仍能清晰辨认。

郑建国轻轻打开信封,一张信纸滑落出来,信纸的边角沾着一块块油渍,散着淡淡的食物味道,似乎写信人是在匆忙之中,甚至可能是在吃饭的时候写下这封信的。

信上的字迹歪歪扭扭,像是有人在慌乱或者紧张的状态下书写的。

郑建国仔细读着信的内容:“村支书私吞了修路款,原本计划修得又宽又平的路,现在变得坑坑洼洼,村里孩子上学都不方便,老人出门也担惊受怕。

大家敢怒不敢言,希望能有人管管……”

郑建国的眉头渐渐紧锁,心中涌起一股愤慨。

他想起自己的职责,就是为那些有冤屈、有诉求的人伸张正义。

这封匿名信背后,或许是无数村民的无奈与期盼。

郑建国将匿名信小心地放回桌上,转身走到挂在墙上的地图前。

他的目光迅扫过地图上的各个区域,手指顺着纵横交错的线条移动,最终停留在那个被举报村支书私吞修路款的村子所在位置。

他拿起一支红色的记号笔,在地图上精准地圈出了那个点。

那鲜艳的红圈在地图上格外醒目,仿佛是一个警示的信号。

“怎么会这么巧?”

郑建国喃喃自语道,眉头皱得更紧了。

原来,这个村子恰好位于新建高路的规划线上。

他心中暗自思忖,这其中会不会存在着某种利益关联呢?村支书私吞修路款的行为,是否和高路的建设有关?一系列的疑问在他脑海中不断盘旋。

他回到办公桌前,拿起手机查看天气。

屏幕上清晰地显示着明天将会有雷阵雨,预计雨量还不小。

他微微叹了口气,虽然恶劣的天气可能会给出行带来诸多不便,但这并不能阻挡他去村子里调查的脚步。

郑建国走到一旁的文件柜前,打开柜门,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