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都办好了。”
大叔的声音将郑建国从思绪中拉了回来。
他接过收据,小心翼翼地放进兜里,然后再次看了看那道玻璃柜台上的划痕,仿佛给自己加油打气般,深吸了一口气。
走出邮局,郑建国望着远方的村落,心中暗暗期待复查能够顺利进行。
结案通报被工工整整地贴在上面,纸张崭新,黑字清晰,像一场尘埃落定的宣告。
郑建国静静地站在老槐树荫里,粗壮的树干为他遮挡住炎炎烈日,投下一片清凉的庇护。
老槐树历经岁月沧桑,树皮粗糙且沟壑纵横。
那些深深浅浅的纹理间,还留着去年抗旱时绑水管的勒痕,像一道道难以磨灭的记忆刻在树的肌肤上。
郑建国凝视着这些勒痕,思绪不禁飘回到那个艰难的抗旱时期。
那时村民们齐心协力,在这棵老槐树下谋划对策,水管从这里延伸出去,为干涸的土地送去生机。
而如今,又一场为了公平正义的“抗旱”
之战也已告捷。
几只蚂蚁顺着树皮的裂缝忙碌地爬行着,它们排着整齐的队伍,齐心协力地搬运着饼干渣。
郑建国微微弯下腰,饶有兴致地看着这些小生灵。
它们渺小却坚韧,每一次的负重前行都充满着坚定。
这让他想起了在这次调查过程中,那些信任他、支持他的村民们。
他们或许个体力量微弱,但汇聚在一起,就成了推动真相浮出水面的强大动力。
这时,一阵脚步声传来,是村里的老支书,他脚步轻快,脸上洋溢着笑容。
“郑同志,这次可多亏了你啊!
咱村终于能清清白白地过日子咯。”
老支书走到郑建国身边,紧紧握住他的手说道。
郑建国笑着摇了摇头,“这是我该做的,也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
没有村民们提供线索,这案子也没这么顺利。”
老支书感慨地望向公告栏,“是啊,村支书那家伙干的坏事可把咱村害惨了。
现在真相大白,大家心里的石头也都落了地。”
说着,他叹了口气,又拍了拍郑建国的肩膀,“郑同志,你为咱村做了大好事,村民们都打心眼里感激你。”
郑建国抬头看着老槐树,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细碎的光影,他的眼神里满是欣慰,“只要村子能回到正轨,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我就满足了。
以后要是再有什么问题,村民们还是要及时反映,一起守护咱村的公平和安宁。”
老支书重重地点了点头,“那是自然,大家都长记性了。
以后咱村肯定会越来越好。”
两人又站在老槐树荫里聊了一会儿,看着陆续有村民走向公告栏,去看那结案通报,脸上露出轻松的神情。
郑建国结束了在村庄的调查工作,踏上回城的路。
车子平稳地行驶着,窗外的景色如画卷般缓缓向后展开。
当经过高收费站时,头顶上方的电子屏突然闪烁起醒目的红色字体——前方有事故。
他轻轻皱了皱眉头,心中暗自思量这会不会耽误行程。
他伸手打开收音机,想听听更详细的路况播报。
旋钮转动间,“滋滋”
的电流声过后,甜美的女主播声音流淌而出:“听众朋友们,现在插播一条路况信息,在前方三十公里处的路段生了一起交通事故,目前该路段已经实行临时交通管制,车辆通行缓慢,请过往司机提前做好准备,注意安全……”
与此同时,天空中不知何时飘起了细雨,雨点打在挡风玻璃上,出“噼里啪啦”
的声响。
雨刷器有节奏地左右摆动,一下又一下,像是在为女主播的声音打着节拍。
那声音和雨刷器的节奏莫名重合,仿佛在这个狭小的车厢里编织出一种独特的韵律。
郑建国靠在座椅上,一只手轻轻搭在方向盘上,静静地听着广播。
此时,他紧绷了许久的神经稍稍放松了一些。
这段时间在村里调查村支书违规的事情,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每一个细节、每一份证据都需要他全力以赴去追寻。
现在案子告一段落,回程路上的这份闲适倒让他有些恍惚。
他的思绪随着女主播的声音和雨刷器的节奏飘远。
想到村里那些朴实的村民,在真相大白后露出的如释重负的笑容;想到那张贴在村口公告栏上的结案通报,像一块定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