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逐渐变得凝重起来。
仓库出库单上对应的水泥编号根本不存在!
他猛地一拍桌子,茶杯里的水都跟着溅了出来。
“这怎么可能?编号不存在,难道当晚根本没用水泥浇筑?”
他清楚,若要揭开这层层迷雾,必须多方探寻线索,而搅拌站,或许藏着重要的突破口。
他马不停蹄地赶到搅拌站,此时正值午后,烈日高悬,搅拌站里机器的轰鸣声震耳欲聋,工人们在各自岗位上忙碌穿梭。
郑建国在人群中扫视着,试图寻找能提供线索的人。
就在这时,他注意到角落阴凉处,几个工人围坐在一起喝酒聊天。
其中一位头花白、满脸皱纹的老工人,眼神迷离,酒意上头,说话舌头都有些打卷。
郑建国心中一动,赶忙凑了过去,递上一支烟,微笑着说:“大哥,跟您打听个事儿,我想了解下暴雨那晚的情况,听说来了几辆特殊牌照的罐车?”
老工人接过烟,深吸一口,咳嗽了几声,含糊不清地说道:“那晚啊……是来了几辆怪车,牌照都被泥巴糊住咯,瞅都瞅不清。
那车,看着就不像普通跑运输的。”
郑建国眉头紧锁,追问道:“大哥,您能再仔细说说那车的样子不?还有,您咋记得这么清楚呢?”
老工人挠了挠头,回忆道:“我记得可清楚咧,那晚我值班,这大暴雨天的,突然来几辆车,能不注意嘛!
车就是普通的罐车样子,可那气质不一样,开得稳稳当当,不像咱们这儿那些冒冒失失的司机。”
郑建国又问:“大哥,您还知道其他啥不,比如这事儿和城北新建的高立交桥有关不?”
老工人一拍大腿,大声说道:“哎哟,你还别说,城北那桥也不对劲!
听说问题可大了去了。
我也是听工友们私下里议论的。”
听到老工人提到城北高立交桥,郑建国心里“咯噔”
一下,这与他之前的调查似乎隐隐有了联系。
他谢过老工人,离开搅拌站后,又想起之前调查中出现的老周。
他记得老周手机里有照片显示最近去拍过桥墩,这其中说不定也藏着秘密。
郑建国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老周的踪迹。
他见到老周后,开门见山地说:“老周,我知道你拍了城北高立交桥墩的照片,我想看看,这事儿可能关系到很重要的线索。”
老周犹豫了一下,看着郑建国坚定的眼神,最终还是掏出手机,翻出那些照片。
郑建国仔细查看,照片里的桥墩在阳光下显得有些异样,但具体哪里不对劲,还得去现场确认。
他立刻动身前往城北新建高立交桥的施工现场。
当他站在桥边,看着那一个个矗立的桥墩时,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
他缓缓走近其中一个桥墩,敏锐地察觉到这个桥墩的混凝土颜色比别处要暗淡一些,像是蒙了一层阴影。
他伸手摸了摸,一股凉意从指尖传来,这个桥墩的温度明显比其他桥墩低。
而此时,工业园区又传来了新的异动,这让他本就紧绷的神经再次高度警觉起来。
那是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深夜,夜色如墨般浓稠,整个城市都沉浸在沉睡之中。
郑建国已经连续多日暗中监视着工业园区,他藏身于园区附近一处废弃的建筑物里,这里视野极佳,能清晰地看到园区内的动静。
尽管夜晚的凉意沁入骨髓,他却丝毫不敢放松,眼睛紧紧地盯着园区大门,通过长焦望远镜仔细观察着每一处细微的变化。
突然,一阵低沉的引擎声打破了夜的寂静。
郑建国的心猛地一紧,他顺着声音的方向看去,一辆救护车闪烁着微弱的警示灯,缓缓驶进了工业园区。
在这深夜时分,救护车出现在戒备森严的工业园区,本就显得极为反常。
郑建国立刻调整望远镜的焦距,密切关注着救护车的一举一动。
凭借着热成像设备,郑建国看到一群身着防护服的人从地下车库里小心翼翼地运出两个巨大的金属箱。
金属箱在热成像画面中呈现出醒目的轮廓,散着与周围环境截然不同的温度。
那些人动作熟练,配合默契,仿佛进行过多次这样的操作。
郑建国心中暗自思忖,这金属箱里究竟装的是什么?为何要如此隐秘地在深夜运送?
就在那些人准备将金属箱装上救护车时,意外生了。
一个金属箱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