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紧锣密鼓(2 / 5)

    听到这话师纂差点一口老血吐到桌上。

    司马昭的名声难道不比你邓艾麾下的军队重要吗?这点都看不明白?

    师纂被邓艾干沉默了,很久之后,他才无奈摇头,赤裸裸的提醒道:“无论如何,邓将军还是要努力一下。前程是自己挣来的,也是自己丢掉的,伐蜀就是前程。师某言尽于此。”

    说完,师纂也懒得再多说什么,起身离去。

    师纂离开后,邓艾一个人枯坐在帅帐内,看着军帐内桌案上留下的残羹冷炙,他的心好像是被什么东西抓挠一般。

    司马昭到底想干啥,邓艾没有完全理解,不过师纂的最后一句话,邓艾明白了。

    伐蜀就是前程!

    话都说这个份上了,司马昭究竟想干啥,邓艾也懒得去深究,反正还是那句话:

    他只管带兵南下,拖住姜维就行了。其他的,不用想那么细!那是司马昭该考虑的问题。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并不是出兵的好时机。

    姜维屯田沓中,手下的军队既要参与春耕,也要参与作战,并非是完全脱产的职业化军队。

    现在是冬天,出兵的话,姜维手下每一个都是战士,状态极好。这时候出兵有点蠢。

    还不如等到春季的时候再动手,那时候姜维的注意力放在春耕上,必须分出不少人力参与其中。

    那时候,才是出手的最佳时机。

    司马昭搞这么着急,究竟是图个什么呢?

    ……

    正当邓艾准备粮秣辎重的时候,褒斜道这边,负责修复栈道的队伍,因为前方复杂的路况,不得不停了下来。

    许仪并非是精通工程的将军,当前锋军主将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可以,但如果遇到栈道被完全烧毁,那他就没办法了。

    石守信带着那一百专属部曲,一路向南抵达了一个叫“姜窝子”的地方,这里水流汇聚,因此水位变得比之前高了很多!

    之前经过的栈道,下方都是有支撑,或者斜撑的。这里水深太恐怖,以至于完全无法给栈道立足支撑。

    当年,诸葛丞相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石壁上凿开方形孔洞,直接将大小正好的方木填塞进里面,以此为横梁,在上面铺设木板作为栈道。

    然而,当年褒斜道是蜀军北伐的交通要道,蜀军自然对于维持这里的栈道很上心。但随着诸葛亮去世,蜀国对于汉中的防御策略变成了战略防守,因此这些方木横梁的栈道也被蜀军一并烧毁。

    相传是赵云烧的。

    这地方跟北面的气候是两个概念,前面的路靠近陕西,溪水有冰,到这里气候更靠近汉中,河水反倒是不结冰了!

    看着眼前碧绿如蓝的褒水,又看了看刀削一般的山壁,以及山壁上的方孔,石守信好像明白了什么。

    “石监军,实在是没法继续往前了。前锋军因为修栈道已经折损了几十个弟兄,也修累了。

    前面的路,大段大段要修,就近又无法取得这种粗大的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