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花开花落(2 / 3)

上的绳索。

然后亲自点火,烧掉了刘禅身边的棺材。

随后,一直在邓艾那边的谯周,当众宣读了邓艾的命令,跟刘禅收到的那封信大差不差,只不过其中加了一条:诛杀奸佞!

谁是奸佞呢

邓艾给出的受降书上没说,多加这一条,这只是为了保持威慑。

因为邓艾开出的受降条件里面没有威慑条款,在师纂的建议下,邓艾还是从谏如流,给投降的蜀汉君臣头上悬了一把快刀。

谁不听话,谁就是奸佞。

随后,邓艾当着所有人的面下令,让亲兵把刘禅身边的黄皓带走了,给一众蜀汉君臣打了个样。

若是有谁想搞事情,那黄皓就是榜样。

在处置完黄皓之后,邓艾下令大军在成都郊外扎营,让刘禅带着蜀国官员回皇宫,执行那些受降的条款。

他又命师纂与邓忠二人,分兵控制成都城内的皇宫和府库粮仓。他本人亲自掌控成都的城防。

邓艾不是傻子,很明白防人之心不可无的道理。

邓艾虽然开出了优厚的受降条件,但那只是为了不激起本地大族的反抗,不代表他一点防范的心思都没有。

很快,刘禅命令各地官员投降的诏书,便如同雪片一般,飞向周边县城,飞向南中,飞向剑阁。收到诏书的本地军政长官纷纷宣布易帜,向魏国投降,并写信送到成都表明心意。

立国四十三年的蜀汉,亡。

三足鼎立的天下格局,变成了两强对垒。

……

剑阁关城的城头,披着甲胄一身戎装的姜维,一只手扶在佩剑上,另外一只手叉着腰,正在眺望远处的小剑山。

钟会虽然有十三万大军,但却连小剑山防线都没有突破,连剑阁栈道都没有抵达。

过去的几个月,姜维一直不明白,钟会为什么会这么废柴,或者说司马昭为什么要派这样一个废物来伐蜀。

他长期和魏军在前线交战,对于魏军是什么水平,是心知肚明的。

今天姜维终于明白钟会为什么这般老实了,因为刘禅的投降诏书,送到了剑阁,送到了他手中。

战争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尤其是灭国之战。

输了就是输了,成都已经被魏军拿下了,蜀国皇帝都投降了。

就算剑阁依旧坚不可摧,就算钟会麾下兵马一个都过不了剑阁,那又有什么意思呢

就算赢了钟会,又有什么意思呢

“大将军,众将都等着您参加军议,您看是不是……”

姜维身后,老将廖化低声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与苦涩。

很显然,刘禅的投降诏书,不可能只给姜维一个人看,这样的消息,也不可能瞒得住三军将士。

军心震动,悲观绝望的情绪在迅速蔓延。刘禅都投降了,他们继续战斗下去还有意义吗

这是包括廖化在内的剑阁蜀军将领的心声。

输了就是输了,犟嘴没有任何意义,掩耳盗铃只会显得自己跟小丑一样!

他们希望姜维能说句话。

“嗯,我这便去。”

姜维答了一句,声音很平静,听不出情绪如何。

他转身便跟着廖化一起来到大剑阁内的都督府书房,蜀军的主要将领,如张翼,董厥等人,都已经端坐于桌案旁,就等姜维落座后就开始军议。

商议的事项只有一个:他们应该何去何从。

姜维直接坐到主座,环顾众人询问道:“陛下的诏书,你们都看过了吧”

“看过了,只等大将军下令,我等誓死追随。”

平日里向来沉默寡言的张翼说道。

屯守剑阁的蜀军,以及军中将领,都是最忠心蜀汉的那一批人,也是蜀汉的常备军主力。

张翼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是降还是干,就等你姜维一句话!

“先退到郪县,再做计较。”

姜维沉声说道。

他既没有说战,也没有说降,更不说回成都!

那他到底想干啥在场众人皆是一惊。

郪县这个地方可不简单。

春秋时期,郪县这里有个郪国,夹在巴国和蜀国之间,是成都平原的边缘地带,是巴蜀两国交战的最前沿。

蜀国攻打郪国,巴国则支援郪国,这个小小的“中立国”,居然长期屹立不倒。

姜维选郪县这个地方也很有意思,进可以取成都,退可以顺流而下过垫江保巴郡。

果不其然,姜维站起身,走到墙上挂着的那副蜀国疆域图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