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3章 摆到明面上来(1 / 2)

起初,分歧还只在柳专治和倪光北之间展开。

二人多是在办公室、家中以及一些私人场所争执。

都没有把矛盾摆到明面上来。

在外人面前,两人还保持着“和气”

但纸终究包不住火。

双方的矛盾越积越深。

直至在一次开会时,双方在会议室争吵了起来。

再到后来,两边的支持者,经常在各种大小场合,爆矛盾。

两种观点,在公司逐渐形成了两个派系。

由于柳专治是在科学院的支持下起的家。

以“研”

为本的。

因此,倪光北教授等人,坚持搞“自主研”

的观点,占据了“正义”

虽然柳专治的支持者众多,但在公开场合,他们没有底气跟对方争辩。

也就在气焰上被压了一头。

但此时,柳专治已决心在“科技二手贩子”

的道路上,一条道走到黑了。

既然明里争不过,那就暗里斗。

也就是从那时,他有了培养一条“狗”

的打算。

决心要将一个一无所有的庄稼汉,一手扶持成“教授”

,各种荣誉加身。

以此,在恰当的时机,将倪光北教授排挤走耳关相心,把这条狗给顶替上。

这个事,他不好直接出面去做。

就想到了梁修启。

此时的梁修启,在一家电力公司上班。

当然了,这个工作也是柳专治给安排的。

梁修启兄妹,被居委会安顿好之后,就在当地的学校入学了。

但梁修启这小子,不是读书的料。

用后世科学性的话说,可能是有“阅读障碍”

根本静不下心去看书。

读了几年书,就退学了,去学了两年电工。

随后进入了一家电力公司。

那时候的电力公司,自然是国营的企业。

他也算是端起了铁饭碗。

而他的妹妹梁静,却是个读书的好苗子。

在那个年代,实打实地考上了大学。

两兄妹深知,他们今天的一切,都是柳专治给的。

对柳专治自然是唯命是从。

柳专治就把“养狗”

的任务,交给了梁修启。

很快就物色到了凡辉这条好狗。

凡辉当时已三十多岁,还没娶着媳妇。

在这年代的农村,要是这个岁数还打着光棍,那多半是要打一辈子的光棍了。

他是当时给耳关相心锅炉房,拉车送煤炭的伙计。

那时候有个“生意道”

就是像凡辉这样,拉着板车,一大早的去煤矿厂,买一些煤炭。

再拉着给各单位送去。

挣点辛苦钱。

一车煤炭能挣个块把钱的。

凡辉是京城农村的庄稼汉。

他没摊着好时候。

要是搁二十多年以后,他们那村子的地,就被征收了。

等着拆迁几代人都吃不完。

到时候也能开着宝马奔驰的,整天吃喝玩乐当“京爷”

单他的京城户口,就能让他找着小几十岁的女朋友。

但这都是后话了,没摊着那个好时候。

在那个年代,整个京城也没多大。

农村同样穷的响叮当。

别说是在京城了,哪怕是当时的国内最达的沪江,农村也穷的很。

那时候,他们农村想挣点钱,只能像他这样,到京城来想办法卖苦力。

一年四季,无论天冷天热,他都要天不亮就起床。

从农村拉着板车去矿场,再拉着一板车的煤,给耳关相心锅炉房送去。

这么一折腾,到下午才能回去。

脚、手都磨出厚厚的老茧来。

而且社会地位低下,谁都能欺负他。

连烧锅炉的,都看不起他,处处为难他。

今天这煤炭湿了,明天这煤炭杂质多了,尽是找他事,扣他钱。

其实这都是没事找事,烧锅炉的想从中捞油水。

这买煤炭的钱,每天买多少,都是有数的,上级给拨下来的钱是固定的。

烧锅炉的为难送煤炭的,克扣的钱,可就都装进了烧锅炉的腰包。

凡辉就是这么一个玩意儿,连烧锅炉的都能欺负他。

柳专治要是把他给包装成了“教授”

,他可不得天天趴在地上给柳专治磕头?

比狗都听话。

物色好了人选,这后面的事,就交给梁修启去办。

当然了,还是柳专治暗地里,给他调动资源。

找梁修启这么一个“代理人”

,是为了防止事情败露,牵连到自己。

刚开始的时候,凡辉表现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