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一点儿都不像在吹牛(2 / 2)

都没有,厂里唯一值钱的就是辆三轮车,平时送货还得自己亲自蹬车。

趁着徐大志对他态度还不错,钟庆全也顾不上客套,直接开门见山地说:"

徐总,我这次来就是想跟您取取经。

您看我这厂子,现在压了不少货,能不能指点我几个好办法?既要能快把库存清掉,又要把品牌打响,最好还能让厂子展得更快些。

"

“钟老师,在商言商,咱们都是生意人,我就直说了……”

“我这边的营销策划收费起步不便宜,现在省市电视台播的那个镜湖黄酒广告,就是我的团队做的。”

“前阵子我还帮东方黄酒做过整体营销方案,大获成功。

最近呢,又在忙兴州市城北电子市场的推广计划。”

“对了,12月1号镜湖酒厂要开经销商大会,这个活动也是我们在策划和运作。”

“这些案例您都可以去打听打听,我们本地晚报上还刊登过相关报道呢。

"

徐大志一边说着,一边把之前初步签的合作意向书和刊登在兴州晚报上的广告资料等,都放到了钟庆全面前。

钟庆全拿起这些材料认真翻看,越看心里越惊讶。

虽然两万块的起步价对他来说不是拿不出来,但在那个年代,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要知道当时在兴州市,这笔钱都够买一套房子了。

再加上后续可能产生的提成费用,钟庆全暗自盘算着:这营销费用可真够高的啊!

"

徐总,这个价格确实不便宜啊。

"

钟庆全强压下心里的惊讶,面色如常地问道,"

能不能跟我说说,之前这些项目的营销效果到底怎么样?"

“钟老师,我跟您简单扼要说说跟这几家企业合作的情况……”

“东方黄酒厂刚跟我们签订合约之后,我们采取一系列营销手段,顿时火爆了!

我们刚开始做营销推广,仓库里现成的两万多箱黄酒一下子就卖光了。

更厉害的在后面,经销商大会现场就订了十五万箱,光这一下子就进账一百六十多万元。

那可是越他们酒厂原先一年的销售任务,一下子就额提前完成全年销售计划了!”

“再说说镜湖酒厂,这家跟我们合作后,已经成为黄酒行业的一匹黑马。

他们连正式的经销商大会都还没开呢,库存的一万多箱酒就全部卖空了。

昨天他们的刘晓伟厂长来我这边反馈,说后面生产的一万多箱也卖完了。

现在他们紧急增加了一个生产车间,工人们三班倒二十四小时不停工在加班加点生产。

目前销售收入已经有二十多万元,毛利大概有十多万。”

“还有兴州市城北电子市场的情况。

现在市场里还有一半以上的铺面空着,出租率不到百分之五十。

但是我敢打包票,只要我们的营销策划方案一启动,目标就是把剩下的铺面全部租出去。

保守估计,光这一项每年就能增加至少两百万元的收入。”

徐大志掰着手指头一条一条地说着,每个数字都说得清清楚楚,脸上写满了自信,一点儿都不像在吹牛。

钟庆全听得心潮澎湃,不知不觉就挺直了腰板,整个人都跟着兴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