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破碎 第五百零一章:早生华发(3 / 5)

风起明末 罗小明 4703 字 16天前

; 不过他们的算盘最终还是落空了。

    突然燃起的大火确实在短时间内烧毁了大量的房屋建筑。

    但是当京师的百姓们发现了清军已经仓皇而逃之时,残存的百姓们自发开始了救火。

    而京师靖南军情报司的人也在这个时刻站了出来,各处隐蔽的情报处都启动,这些一直以来潜藏在京师之中,长期以来如同暗夜中的眼睛和耳朵一般,为南国传递消息的坐探耳目们成为了救火的核心。

    他们凭借对城市格局的熟悉和一定的组织能力,高声呼喊,指引方向,协调着混乱的救火人群,更有效的组织起阻截火势的力量。

    同时还有不少原先的衙役吏员也走上了街头,一些躲藏在隐秘角落、侥幸躲过清军清洗的原先厂卫,也同样挺身而出,投入到救火的行动中。

    由于清军是仓皇逃离,许多地方的纵火布置其实十分仓促,留下的引火物并不充分,火源也未能彻底连成一片。

    因此,在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救火行动还算及时有效,火势并未如清军所愿那般完全失控。

    所以当陈望领兵抵达京师之时,火势也已经被控制了下来。

    清军点燃的这场大火,并没能如愿将整座北京城化为灰烬。

    然而,清军在撤离前显然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破坏,京师内几个储存军需民食的主要粮仓,还是被大火焚毁。

    陈望领兵一路向前,一直到了正阳门外时,才看到了黑压压聚集在一片的人群。

    长街的两侧站满了全副武装的靖南军甲兵,隔绝了人群。

    正阳门外的广场之上人群虽然众多,但是却是还算井然有序,只有细微的喧哗声。

    人群之中,可以看到一些身穿着靖南赤色军服,腰挎着雁翎刀的军卒正在来回的走动巡视。

    广场之上布设着临时的粥棚,头戴着赤帻的靖南军火兵正在奋力搅动着大锅之中的米粥。

    米粥还算浓稠,不过却是难以达到插筷立起的程度。

    夏粮未收,便提前出兵,各地遭受兵祸本来就重,供给极为有限。

    为了筹备这一次的北伐,南国诸多地方的百姓,可以说是真正的勒紧了裤腰带过活。

    陈望指示着当时还领兵镇守在南国的陈功,举起屠刀,杀了一批豪强地主,还以囤积居奇等名义,将一批粮商拘捕。

    如此双管齐下,才勉强凑足了支撑北伐所需的粮食。

    这一次北伐,主力出征有十三万众,东路军偏师五万,北援关宁又有两师之兵,人吃马嚼,每日、每旬耗费的粮草饷银,耗费的粮草饷银都是一个极为恐怖的数字。

    更不用提海运粮草接济关宁,沿途漂没和损耗。

    北国动荡,在清军的肆虐之下,很多百姓的生计都成了问题,只能是勉强度日。

    所幸天灾终于是放缓了些许,使得北国的百姓们不至于连一口吃食都没有。

    但是受灾的百姓仍旧很多,京师又因为粮仓焚毁之后,粮价奇高,百姓困顿不堪。

    陈望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