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破碎 第四百八十二章:八蜡铺(3 / 5)

风起明末 罗小明 4746 字 16天前

了四万六千的战兵。

    济尔哈朗的周围,只剩下了八千镶红旗的甲兵。

    这些军兵,是济尔哈朗留作预备队,防备冲击,以及第二波的攻势的所用。

    他并没有期望第一波的攻势便能够一鼓作气击破靖南军的阵地。

    绵长的海螺声在清军的阵线之上回荡。

    成千上万的蒙古轻骑宛若水泄银川一般漫过了大地,宛若大雁展开的羽翼一般,向着八蜡铺靖南军的阵地笼罩而去。

    在层层盾车的掩护下,清军大阵宛若移动的黑云一般缓缓向前,向着前方不远处的八蜡铺坚定的挺进。

    在军兵们的鞭策下,随军的包衣们正拼命推动着沉重的盾车。

    站在最前沿盾车后方的是蒙古的轻兵。

    他们大多都是身穿着各式的裘衣,头戴着毡帽,罕有穿着盔甲者。

    长期以来明庭对于蒙古诸部的经济制裁,让他们难以根本没有办法很好的武装自己。

    在入关之后,虽然得到了一定的武备的补充,但是终究还是难以完全武装。

    明庭北国各地武库之中根本就没有多少的兵甲,早就已经在连番的进剿和不断的输送之下消耗殆尽。

    剩下的多半都是根本难以堪勇的武器和盔甲。

    他们的腰间挂着近战的兵刃,一手握持着骑弓,一手按着腰间的箭袋,缓缓的向前。

    在他们的后方,则是则是清军步弓手。

    他们的装备比起前阵的蒙古轻兵无疑是要精良的更多。

    他们大多身穿着赤色的布面甲,腰间佩戴着顺刀、铁骨朵等一众军械。

    和前阵跟随着盾车前行的蒙古轻兵们一样,他们同样是提弓按箭而行。

    而在更后方,则是两红旗的精锐甲兵。

    这些精锐甲兵,大多身着明甲,身上鼓鼓囊囊,腰间同样系着制式的顺刀,不过弓箭却是刮在了他们的腰间并没有握持着。

    前方一些的甲兵佩戴着一面盾牌,无疑是军中负责破阵的刀盾兵。

    而后方一些的甲兵则是肩扛着虎枪。

    刀枪如林,在阳光下反射着冰冷的寒光。

    大阵的最后方,是上千名身着明甲头戴明盔的两红旗护军。

    他们骑乘着战马,压在大阵的最后缓缓而行。

    红缨如怒,随风卷动。

    他们是清军之中真正的精锐,无一不是百战的精兵,无一不是杀戮的机器。

    他们。

    是压阵的支柱。

    浩浩荡荡,如山如林。

    赤色的甲衣、森然的兵刃,构成了一道仿佛无法阻挡的死亡洪流,势不可挡的满过了济宁东郊的旷野。

    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