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破碎 第三百七十章:陷阱(4 / 5)

风起明末 罗小明 4780 字 18天前

多得多。

    但是这三十万的兵马,大部分的战力都还不是很强。

    现在万民军之中的甲兵不过万众,兵士不过五万余人,余众基本都是力士。

    这些力士虽然经历过残酷的攻城战,并且留存了下来。

    他们经历了鲜血与战火的洗礼,也接受了简单的训练。

    但是没有武器,没有盔甲,真上了阵,他们起到的作用并不大。

    打下州府卫所之中缴获来的武备,虽然武装了不少的军兵,但是对于他麾下数十万的人来说,还是杯水车薪,他麾下不少的军兵还拿着竹枪、木枪。

    虽然若是能够吃掉凤阳的明军,得到的受益巨大,但是风险也同样巨大。

    不到最后没有选择的时候,李岩不愿去冒这样的风险。

    所以相对于凤阳明军来说,兵力薄弱一些的北路明军,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山东和河北的起义,牵制了北路明军大部分的兵力,分散了北路明军的力量。

    而在几场和北路明军的遭遇战后,李岩也差不多弄明白了北路明军的情况。

    北路明军由杨文岳统领,作为保定总督的杨文岳却是并不知兵,更不提指挥。

    大部分时间,北路明军都是在各自为战,以营为单位,发起进攻。

    北路明军大部分都是由保定、河北两镇的军兵组成。

    所以保定镇的镇兵虽然武备精良,训练有素,战力颇强,但仍然被万民军所击败。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杨文岳虽然达不到这种程度,但是却因为糟糕的指挥能力,手握强军,却不能得胜。

    这是明朝长期以文制武的传统,造成的局面。

    文官督师,确实有学习能力过人,天赋卓越的真才实学之辈。

    但是更多的,却是诸如杨文岳、侯恂这样对于兵事一知半解,毫无指挥经验的文帅。

    若是平时维稳,他们可以做到。

    但是要指望着他们力挽狂澜,无疑是难以做到。

    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李岩才假意举兵南下,让革左五营进攻寿州策应,做出一副进攻凤阳的态势。

    为的便是让杨文岳提兵来救。

    行百步者半九十,李岩并没有放松警惕。

    杨文岳的能力欠缺,但是杨文岳麾下的那些军将却是不乏强将。

    所以做戏自然是要做的真实。

    远处,大队的明军正在通过符离桥源源不断的席卷而来。

    交锋也开始在宿州的北郊展开

    。

    ……

    符离桥南,虎大威骑乘在战马之上,前营已经开始和万民军的军兵展开了交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