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超出陈望的预料。
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
万民军的胜利并非是偶然,而是必然。
李岩在一开始的时候便踏上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并且找到了一个明军最为薄弱之时的真空期。
而这一真空期,又随着明军在松锦、西北两处地方大败,变得更为巨大。
凤阳之战的胜利,奠定了万民军如今占据极大优势的局面,也让万民军成为了如今声势最为浩大的起义军。
陈望缓缓抬起了头,正声道。
“如今的万民军,已经不再是当初在开封之时那支孱弱的起义军。”
“在凤阳之战后,大量的官兵投降,这些受过训练的兵马,被万民军有选择的吸纳入队伍之中后,万民军的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如今的万民军,组织已经越发的趋于正规,越发的趋于完善。”
“盘踞在宿迁南部,由李岩亲领的这一支万民军,是万民军中实力最强的主力部队,武备不下九边精锐,士气胜过天下诸镇雄师。”
陈望的目光从沙盘之上缓缓扫过,言道。
“建奴凶厉,声名可止小儿夜啼,号为满万无可敌者,真定一战,为我军所败,胆寒而去。”
陈望环视着帐中的一众将校,继而沉声继续道。
“万民军声势雄壮、威势惊人,然开封一战,也为我军所败。”
“但是也不可能因此而小觑天下英豪。”
“万民军气候已成,俨然一幅昂扬上升之势,日后必将成为我军之劲敌,诸位也都看在眼中。”
“建奴在前进,蒙古在前进,万民军也在前进,固步自封只会越发孱弱,锐意进取方能角逐天下。”
帐中众将皆是神情肃然,原本心中生出的那种骄傲之情也随之压下了许多。
众将的变化也都被陈望在看在眼中。
随着势力的逐渐壮大,随着战事的不断取胜。
骄傲的情绪也不断在军中蔓延,尤其是各营之中的将校骄傲的情绪最为严重。
其余各路的兵马在他们的眼中都是孱弱不堪。
这样的情绪在顺风的时候,可以保持军队的士气。
然而一旦陷入逆境之时,在遭受打击之后,要是控制不当,就将会一败涂地的情况。
这种骄纵之气必须压下。
眼见着众人皆是重视了起来,再没有之前的轻视之情,陈望的心绪也随之逐渐的平静了下来。
“东南剧变,已非往日之局,我等已不能再作壁上观。”
陈望从一旁取过指挥鞭,而后将其横在了沙盘之上。
孙传庭一旦败北,万民军将会彻底打通与山东的连接。
据淮北之地,坐京杭运河,控山东而望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