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七章 元气大伤(2 / 3)

亲自圈点,外人别想插手一句话。

    能被委以重任的只会是嫡系之中的汉人官员,其中绝不容半分马虎。

    与此同时,一串密集的新法令滚滚出台,加快汉文化的推进速度。

    首先就是强推汉字汉语,从公文书写到课堂讲授,再不是选择题。

    任何异族官员如果学不会这两样,别说做官,甚至连商人的资格都要被剥掉。

    哪怕市井间买块田、置间铺面,也会因不识字、不通语而处处受阻。

    其次大力推动通婚,鼓励异族女子嫁给汉人。

    只要愿意迈出那一步,家族三年不用交税。

    成婚后,女方成了帝国正式户口,和土生土长的大晋女子待遇都一样。

    孩子日后想考科举、想读书,每个门槛都开着,没人会拦着。

    即便是外族男子,只要肯入赘到汉人之家,也会有一笔丰厚安置款等着。

    这样的安排,不仅利诱了愿者,也在无形中侵蚀了族群归属的界限。

    时间一长,混血的面庞和新生的姓氏摊开地图看,便像水墨晕染一般淡化了原本的痕迹。

    终有一日,那些曾经割裂的民族仇怨,会在街市人流和新家的炊烟里慢慢消散。

    移民政策则更加雷厉风行,从富庶之地挑选三百万汉人,浩浩荡荡驶向三大行省。

    屯垦、筑渠、起新城,他们像锃亮的铁犁一样,将底层的土地彻底耕新。

    汉人家庭抵达异乡,少见的机会顿时显得无比诱人。

    每户实分百亩良田,五年之内什么税费都免。

    几乎不用盘算,大田新窝头已经有人管。

    连农具、种子都是官府贴心准备,途中车马饭钱一律照拂到身。

    对许多在内地早已吃不饱的百姓来说,这简直像天上落下个黄金口袋,谁忍得住不动心?

    官府门口登记移民的人,乌泱泱排了好几层。

    举家前往的大军从西到东挤得各地路口水泄不通。

    一场席卷帝国的大迁徙开始肆意翻滚,每时每刻都在扩大疆土和声音。

    新旧三条措施咬合得像机器的齿轮,分布在人口、文化和血缘三个关键锚点。

    大刀阔斧的方案,冷静又坚定,从根本上动手做起,锐利得让外人看着只觉脊背发凉。

    即使是向来沉得住气的赵括苏勋,读过这份全部的筹划后,也不由得为之一惊。

    到这一刻,他们终于确信,皇帝瞄准的是比征战更绵远、比土地名义更崭新的未来。

    他的抱负里,从不单只谋得一场战役的功成。

    而是在天地间作一块永远割不断的大统一根基。

    疆域联结的辽阔,连人的心思,民族莫名的符号,都静静要归于同一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