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别高兴太早(1 / 2)

雁门关大捷的消息,通过电报传回京城,整个大晋再次沸腾了。

百姓们走上街头,敲锣打鼓,欢庆着这场史诗般的大捷。

而朝堂之上那些之前还在叫嚣着议和的文官们。

则是一个个面如死灰,一个由军人主导的铁血大世,已经拉开了序幕。

刘启站在沙盘前,看着上面那代表着柔然大军全军覆没的旗帜。

他的脸上依旧是那副波澜不惊的表情,仿佛这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传令给霍渠,让他不用管那个逃跑的柔然可汗。”

“他的命,朕留给苏勋,让霍渠立刻挥师东进,与东部战区的部队汇合。”

“朕要他一个月之内,给朕全歼柔然的东路军。”

“然后打穿辽东,兵临高句丽的王都城下。”

高句丽那位国王,你替我传话过去,有两个选项摆在他面前。

不用犹豫,只要立刻向大晋称臣纳贡。

另外交出他们半数的疆域,这还算个体面结果。

不然的话,朕会让霍渠亲自出手。

到时候他们无论王还是国,都会彻底从这个世界上消失。

赵括的心里陡然升起一阵巨大的震动,冷汗微微浸湿了背脊。

他明白,眼前陛下布局之深远。

哪里是在意什么柔然,帝王真正的图谋远比表面复杂而庞大。

赵括领旨退下,背影刚消失在殿门外,太极殿内就死一样安静。

满朝文官全都低着头,殿里连一丝喘气声都听不见。

刘启刚才那番话里透出的信息,把所有人都砸蒙了。

一个区区的柔然根本不是皇帝的目标,他的视线早已越过草原,盯死了东边那块地方。

他想要的,是对整个东北亚的格局来一场大洗牌,彻头彻尾。

这事超出了开疆拓拓土的范畴,这是在用一场战争给大晋铺路,一条通往百年国运的血路。

这种超越时代的战略眼光,让每个人都从骨子里往外冒寒气。

他们现在才算明白,自己跟这位年轻皇帝的差距根本不是君臣有别那么简单。

那是一种认知上的天堑,根本无法跨越。

就在这时候,国子监祭酒魏征,从文官的队列里颤颤巍巍地走了出来。

他直接跪倒在地,整个人老泪纵横。

“陛下,万万不可啊。”

“柔然这场仗,我们是自卫反击,师出有名,天下人都站在我们这边。”

“可高句丽不一样,它终究是我大晋的藩属国,这些年也一直算得上恭顺。”

“要是没个由头就出兵讨伐,恐怕会在天下藩国面前失了信义,动摇天朝上国的威望。”

“再说,高句丽国小民穷,龟缩在辽东那种苦寒之地,国内到处是山,易守难攻。”

“我大军跑那么远去打,后勤补给会是个大难题,万一仗打僵了,国库怕是顶不住。”

“还请陛下三思,千万别为了一时的胜利冲昏头脑,轻启战端,把国家拖进险境。”

魏征这番话,说得情真意切,眼泪直流。

这也确实说出了在场大部分文官的心里话。

在他们这些人看来,打柔然可以,因为是柔然人先惹的事,我们是被逼的。

可对高句丽动手,那性质就全变了。

你主动去揍一个名义上还跟你混的小弟,道义上就说不通。

这事传出去,其他那些藩属国怎么看你?

以后谁还敢真心跟你混?

何况辽东那个地方,在中原这些士大夫的眼里,就是个鸟不拉屎的穷乡僻壤。

为那么一块烂地,兴师动众,消耗国力,实在是太不划算了。

这纯粹是穷兵黩武,只有亡国之君才干得出来。

魏征刚开了个头,马上就有不少文官跟风附和。

“魏大人说的对,请陛下三思。”

“我大晋刚打完一场大战,正是休养生息的时候,不该再动刀兵。”

“高句丽不过是疥癣之疾,不足为虑,陛下真正的敌人,是国内还没稳固的民生。”

一时间,太极殿又成了文官们表演自己忠君爱国的大舞台。

这些人引经据典,一个个捶胸顿足,好像刘启要是不听劝,大晋明天就得完蛋。

刘启坐在龙椅上,面无表情看着底下这帮丑角。

他眼神里没有一点愤怒,只有一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厌倦和鄙夷。

这些人永远也搞不明白,国家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