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1章 血誓(1 / 2)

明朝永乐年间,江南水乡有个叫周文渊的穷书生,家境贫寒,双亲早逝,全靠邻里接济才得以读书识字。他虽满腹经纶,却屡试不第,年近三十仍是个白衣秀才。

这年寒冬,周文渊再次落榜回乡,心情郁结,独自在破屋中借酒消愁。窗外飘着鹅毛大雪,屋内四壁透风,炭火微弱。他正自怨自艾时,门外传来轻柔的敲门声。

“文渊哥,是我,秀莲。”

周文渊挣扎着起身开门,只见邻家女子秀莲站在风雪中,怀里揣着个布包。她衣衫单薄,脸颊冻得通红,却笑盈盈地望着他。

“快进来,外面冷。”周文渊连忙让开身子。

秀莲进屋后,从布包里取出还冒着热气的饭菜和一壶酒,轻声道:“我爹说你这几日心情不好,让我送些吃的来。”

周文渊心中感动,却又不免羞愧:“秀莲,我...我又让你失望了。”

秀莲摇头,眼中满是坚定:“文渊哥,我信你是有真才实学的。这次不中,下次再考便是。我...我愿意等你。”

烛光下,秀莲面容清秀,眼神清澈如水。周文渊心头一热,握住她的手:“若我得中,必不负你!”

三个月后,在乡亲们的祝福中,周文渊与秀莲成了亲。秀莲勤劳贤惠,白日做女红换钱,夜晚陪丈夫苦读,从无怨言。

又三年,大比之年将至,周文渊却因盘缠不足而发愁。秀莲看在眼里,悄悄回娘家借债,又连夜赶制绣品,终于凑足了银两。

临行前夜,秀莲将一枚护身符挂在丈夫颈上:“这是我娘留下的,保平安。文渊,不管中与不中,早些回来。”

周文渊郑重承诺:“此去若得功名,定让你过上好日子。若不得,我也安心回来,与你男耕女织,平淡度日。”

然而,当周文渊踏入繁华京城,目睹权贵车马、朱门酒肉,心中那份“平淡度日”的念头渐渐动摇了。

放榜之日,周文渊高中状元,披红挂彩,骑马游街。他志得意满,仿佛已经看到锦绣前程在眼前展开。

琼林宴上,当朝太师赵恒对他青眼有加,邀他过府一叙。太师府邸金碧辉煌,婢女如云,周文渊置身其中,恍如梦中。

酒过三巡,赵太师微醺道:“周状元才貌双全,他日前途不可限量。只是不知家中可有妻室?”

周文渊心中一颤,眼前闪过秀莲憔悴的面容,嘴上却含糊道:“学生家境贫寒,尚未婚配。”

赵太师大喜:“老夫有一女,年方二八,容貌尚可,若状元不弃,愿结秦晋之好。”

周文渊心跳如鼓。他知道,若应下这门亲事,便是攀上了高枝,日后官场自有岳父照应。若拒绝,不仅得罪权贵,还可能被派往偏远之地为官。

思忖再三,他终于咬牙道:“承蒙太师厚爱,学生...恭敬不如从命。”

当夜,周文渊修书一封,谎称自己名落孙山,无颜回乡,要在京中苦读三年,让秀莲不必等候。信中附上休书一封,言称不愿耽误她青春。

消息传到江南,秀莲如遭雷击。她不信丈夫会如此薄情,于是变卖家产,千里迢迢赴京寻夫。

时值寒冬,秀莲衣衫单薄,盘缠用尽,只能沿途乞讨。到达京城时,已是腊月二十八,街上张灯结彩,年味渐浓。

打听多日,秀莲才知丈夫不仅高中状元,还要与太师千金成亲。大喜之日,她混在围观人群中,亲眼看见周文渊披红挂彩,骑着高头大马,迎娶新娘。

“文渊!”秀莲冲破人群,跪在马前,“我是秀莲啊!”

周文渊脸色骤变,强作镇定:“哪里来的疯妇,胡言乱语!来人,将她赶走!”

家丁粗暴地将秀莲拖到街角,拳打脚踢。秀莲浑身是伤,泪眼模糊地看着迎亲队伍远去,心如刀割。

是夜,风雪交加,秀莲独自来到城外的河边。望着冰冷的河水,她悲愤交加,仰天哭诉:“苍天在上,我秀莲对周文渊一片真心,却遭如此背叛!我今日投河自尽,化作厉鬼,也要让他永世不得安宁!”

说罢,她纵身跳入汹涌的河水,很快被波涛吞没。

周文渊新婚燕尔,起初还有一丝愧疚,但很快被眼前的荣华富贵所淹没。赵小姐貌美如花,又带来丰厚嫁妆,让他过上了从未想象的生活。

然而,新婚之夜就出现了怪事。当宾客散尽,周文渊掀开新娘盖头时,突然在镜中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秀莲站在他身后,眼神怨毒。

他猛地回头,却空无一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