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4章 伞上莲(1 / 2)

杭州城西住着个制伞的老匠人,姓江,大家都叫他江老。江老做了一辈子油纸伞,手艺是祖上传下来的,据说他祖父还在南宋那会儿给皇宫里做过伞。如今江老六十有三,头发花白,背也微驼,可一双手还是稳当得很,削竹、裱纸、上油,样样精细。

这年梅雨季来得早,五月初就淅淅沥沥下个不停。江老正在伞铺里赶制一批订单,忽听门外有动静。抬头一看,是个衣衫褴褛的老乞丐,浑身湿透,站在屋檐下躲雨,冷得直打哆嗦。

“老人家,进来避避雨吧。”江老推开半掩的门招呼道。

乞丐连连摆手:“我这身上都是泥水,别脏了您的铺子。”

江老见他谦卑,心里不忍,顺手从架上取下一把新做的油纸伞:“这把伞你拿去用,梅雨天还长着呢。”

这伞是江老精心所制,伞面用的是上等棉纸,刷了三层桐油,竹骨削得匀称,开合顺滑。乞丐接过伞,眼中闪过一丝异样光彩,却只是躬身道谢,并不多言。

正要离去,乞丐忽然转身:“老哥慷慨,我也无以为报,可否借笔墨一用?”

江老虽觉奇怪,还是取来了画伞面用的颜料和笔。乞丐接过笔,在伞面上随意一点,墨迹在油纸伞上晕开,竟渐渐绽开成一朵莲花模样,栩栩如生。

“这...”江老惊讶不已。

乞丐笑道:“好心有好报,老哥日后便知。”说罢撑伞走入雨中,不多时便消失在街角。

江老摇摇头,只当是遇到了个古怪的乞丐,也没多想,继续忙活去了。

梅雨连绵,过了几日,江老需去城东送伞。想起乞丐点墨的那把伞,便取来用。刚一撑开,江老就发觉不对劲——伞外大雨滂沱,伞下却滴水不漏,连伞沿都不见水珠滴落。更奇的是,他走在泥泞路上,每一步落下,脚下竟会绽开一朵莲花状的印记,走几步,身后就留下一串莲痕,不过片刻便会消失。

江老心中大惊,这才明白那乞丐绝非寻常人。

这事很快传开了,有人说是八仙中的铁拐李下凡,也有人说是观音菩萨化身前来试探人心。江老的伞铺顿时门庭若市,有人出高价要买那把伞,江老都婉言谢绝了。

“伞是人家送的,不该拿来卖钱。”江老如是说。

转眼到了七八月间,天气异常,暴雨连日不停,钱塘江水暴涨。老人们都说这是大潮汛的前兆,怕是要出大事。

果然,八月十八那天,本该是观潮的好日子,却传来噩耗:上游堤坝垮了,洪水直扑杭州城而来!

江老正在铺子里裱纸,听见外面人声鼎沸,丢下活计跑出门外。只见远处白浪滔天,如万马奔腾,洪水已冲垮城外第一道防线,直向城内涌来。百姓惊慌失措,四处逃窜。

江老突然想起那把伞,急忙回屋取出,对邻里喊道:“快跟我来!”

他撑开伞,站在街口。说也奇怪,洪水冲到伞前数丈远,竟如遇到无形屏障,向两边分开。伞下空间虽不大,却成了安全的避风港。逃难的人见状,纷纷聚到伞下。

然而洪水越来越猛,伞能护住的范围有限,眼看更多人被水流冲走,江老心急如焚。

突然,伞面上那朵莲花光芒大盛,从伞面脱落,化作无数光影,在洪水中生根发芽,转眼间长成一片巨大的莲阵。莲花与莲叶相互交织,形成一道屏障,硬生生挡住了洪水。

可是上游水量有增无减,莲阵在洪水冲击下也开始摇晃。江老只觉得手中的伞越来越沉,仿佛撑着千斤重担。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江老对身边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道,“堤坝缺口必须堵上,否则全城都要遭殃!”

几个胆大的年轻人自告奋勇,带着沙袋前去堵口,可洪水太急,根本近不得身。

江老望着手中这把神奇的伞,心中有了决断。他对众人道:“我去缺口处撑伞,你们抓紧时间加固堤坝!”

大家纷纷劝阻:“江老,那太危险了!您这把年纪,怎能抵得住洪水冲击?”

江老却笑道:“这伞既是仙人所赠,必有深意。我这一把年纪,若能救下一城百姓,也算值了。”

说罢,他拄着伞,一步步向决口处走去。说来也怪,所到之处,洪水自动分开一条路。到了决口处,只见洪水如猛兽般咆哮,破损的堤坝不断被冲刷扩大。

江老站稳脚跟,全力撑开伞。刹那间,伞上莲花再次绽放光芒,莲阵从水中升起,暂时堵住了缺口。

“快!趁现在!”后面跟来的百姓见状,急忙运来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