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镜里蛀虫(1 / 2)

苏州城李家大宅的梧桐叶落了第三回时,十七岁的李欣开始不大出门了。

他原是最爱穿湖蓝直裰去山塘街的,看评弹听评话,逗得茶棚里的姑娘们掩嘴笑。

可如今他屋里那面一人高的青铜镜,倒比山塘街的灯笼还招他疼——每日寅时三刻起身,先对着镜子理半柱香的衣襟;辰时用玫瑰膏敷面,举着银剪子修眉,镜中人的眉峰便跟着他的手转;连用午膳都要端到镜前,看自己夹菜时手腕的弧度,比戏文里的小生还好看。

"

公子,该去给老爷请安了。

"

书童阿福掀帘进来,见李欣正踮脚凑近镜子,鼻尖几乎要贴上镜面,"

老爷昨儿还说,这月的诗会您又不去"

"

去去去!

"

李欣不耐烦地挥挥手,指尖在镜面上划了道浅痕,"

你懂什么?我今日这身月白锦袍,配上院角那株新开的玉兰,比诗会上那些酸秀才强百倍。

"

他说着,忽然顿住——镜中人的眼角,不知何时多了道极淡的红痕,像被指甲轻轻抓过。

李欣揉了揉眼睛再看,红痕没了,镜中人还是那副眉如远黛、目似秋水的模样,连唇角都挂着三分笑。

他咧嘴笑起来,镜中人也咧嘴笑,比他更灿烂几分。

打那以后,李欣对镜的时间更长了。

阿福端来的参汤凉在案头,他顾不上喝;夫人差人来问绣绷上的并蒂莲绣得如何,他应着"

知道了"

,手却还在镜前调整簪的角度。

直到有天夜里,他趴在镜前打盹,迷迷糊糊间听见镜中传来轻笑。

那笑声像浸了蜜的藤条,缠得人骨头都软。

李欣猛地抬头,镜中人正歪着头看他,唇角翘得老高,眼尾的细纹比寻常多了两道。

"

你今日的玉冠歪了。

"

镜中人说,声音像是从很远的地方飘来,"

我来帮你扶正。

"

李欣下意识去摸冠,手却穿过了镜面。

凉意顺着指尖窜上来,像把手伸进了刚结冰的荷塘。

他惊得缩回手,镜面却泛起涟漪,原本清晰的影像变得模糊,再定睛一看——镜中竟映出座雕梁画栋的楼阁,朱漆大门上挂着"

映雪阁"

三个鎏金大字,门内飘出阵阵甜香,像是桂花酿混着糖蒸酥酪。

"

进来呀。

"

镜中人伸出手,指尖也穿过了镜面,"

这里有你最爱的翡翠镯子,有绣着百子图的锦被,还有"

他的眉梢挑了挑,"

比你那夫人年轻十岁的姑娘,会唱你爱听的《牡丹亭》。

"

李欣的呼吸陡然急促起来。

他望着镜中那座华美的楼阁,喉结动了动。

阿福在外头敲了三遍门,他都没应。

直到镜中飘来一缕甜丝丝的香气,像母亲生前做的桂花糖,他鬼使神差地抬起手——这次,整只手都穿过了镜面。

寒意裹着香气涌进袖管,李欣踉跄着栽进镜中。

再睁眼时,他正站在映雪阁的汉白玉阶上,脚下的青砖比李家的还亮,照得人影子都泛着金。

廊下的丫鬟见了,忙捧着个描金托盘过来:"

公子,这是今日新得的玫瑰脂粉,夫人说您最爱的。

"

她抬眼时,李欣才现这丫鬟的眼睛竟是琥珀色的,比李家养的那只波斯猫还好看。

从那以后,李欣再没回过李家。

他在映雪阁里穿最华贵的衣裳,吃最精致的点心,听最柔婉的曲子。

镜中人总说他"

比从前更俊了"

,他便信了——直到有天清晨,他在镜前梳头,忽然现鬓角添了根白。

他慌了,抓过铜镜左照右照,镜中人却笑得更欢了:"

公子这是得了人间至乐,连岁月都舍不得催你。

"

可李欣分明看见,镜中自己的眼角爬上了细纹,下巴上的肉松松垮垮,哪还有半分从前的清俊?

他想回家,可映雪阁的门怎么都找不到。

丫鬟们还是那样巧笑倩兮,却再没人提"

夫人"

二字;酒盏里的酒永远是满的,可喝到嘴里总觉得寡淡,像掺了水的蜜。

直到有天夜里,他又听见那声轻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