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鲁班钥开山记(1 / 3)

话说北宋乾德年间,长江支流南岸有个叫临江镇的地方。

镇外三十里是座鹰嘴崖,崖底有条暗河,平日里清冽冽的江水漫过石滩,浇着镇里百十户人家的稻田。

可这年入夏以来,老天爷像是忘了临江镇,连着三个月没落一滴雨。

河床裂得能塞进牛腿,稻苗卷成了黄纸,连井里的泥都刮不出半碗。

镇东头老槐树下,七个老汉蹲在石墩上直叹气。

最年长的周伯捋着白胡子道:"

我打小听俺奶说,鹰嘴崖里头压着条水脉,是当年鲁班祖师用开山钥封的。

说是钥在,水在;钥开,水来——可那钥早没了踪影,怕是早被野狐叼去当窝了!

"

话音未落,人群里挤进来个穿粗布短打的壮小伙。

他肩上扛着半筐工具,腰间别着把磨得亮的铜尺,正是镇里有名的巧匠鲁铁牛。

"

周伯,"

他把铜尺往地上一戳,"

我阿爷临终前说过,咱鲁家世代守着件宝贝,说是能开万重山,不开无妄灾。

许就是这开山钥?"

鲁铁牛的阿爷原是汴京城里的营造匠,二十年前挑着家什来临江镇落户。

那时镇里正修跨江木桥,阿爷带着徒弟们在江滩上搭草棚,一住就是三年。

临终那晚,老人攥着块青铜残片直咳嗽:"

铁牛啊,这不是普通的铜"

当晚,鲁铁牛翻出阿爷留下的木箱。

箱底垫着层油纸,纸上画着歪歪扭扭的图样:七枚钥匙排成品字形,每枚上都刻着云雷纹,最上面那枚还缺了个角。

铜尺往图样上一搭,"

咔"

地一声——竟严丝合缝嵌进了缺口!

第二日天没亮,鲁铁牛就往鹰嘴崖去了。

他腰里别着七枚钥匙,肩上扛着阿爷留下的黑檀木匣,匣里装着鲁家传了三代的"

墨线斗"

——那斗里盛的不是墨,是半斗细沙,说是能镇住山精。

鹰嘴崖的石缝里长着尺把高的野艾,风一吹就出呜咽声。

鲁铁牛摸出铜尺往崖壁上一贴,尺身突然烫,"

嗡"

地震起来。

他顺着铜尺指引的方向,在离地三尺的石缝里抠了抠,竟抠出个巴掌大的石洞。

七枚钥匙往洞里一摆,按品字排好,又把墨线斗里的细沙撒在周围。

"

咔嚓——"

第一枚钥匙突然转了起来。

鲁铁牛想起阿爷说过,开山钥要"

心静如水,手稳如钟"

他屏住呼吸,看钥匙在石缝里慢慢推进,每转一寸,石壁上就渗出点水珠。

等七枚钥匙都转完第三圈,"

轰隆"

一声闷响,鹰嘴崖正面裂开道半人高的缝,露出里面黑黢黢的山腹。

鲁铁牛刚要点火把,忽听山腹里传来"

哗啦啦"

的水声。

他猫腰钻进去,就见石壁上刻满星图,地面嵌着九口青铜瓮,瓮口都盖着刻满符咒的石板。

最中央的瓮盖上,压着块半人高的青石板,石板上盘着条水桶粗的铁链,链头扎进石缝里,链尾却没了踪影。

"

许是封印。

"

鲁铁牛摸着石板上的刻痕,现那是鲁家独有的"

穿云篆"

——阿爷教过他认,说是用来镇邪的。

他刚要伸手撬石板,忽听头顶传来"

扑棱棱"

的响动。

抬头一看,石缝里竟垂下根碗口粗的藤条,藤条末端结着个大茧,茧上布满倒刺。

"

莫近前!

"

背后突然炸响声。

鲁铁牛转身,就见个穿青衫的老道站在崖口,手里执着柄拂尘,"

此乃镇水玄坛,锁着条独角虬。

当年鲁班祖师用开山钥封了它,你若开了石板,虬龙出水,临江镇便成汪洋!

"

鲁铁牛这才注意到,山腹四壁的星图不是刻的,是用夜明珠嵌的,每颗珠子都泛着幽蓝的光。

再看那九口青铜瓮,瓮身刻着的不是花纹,是水波纹——原来这山腹根本不是藏水的,是镇着条水怪!

"

道长怎知?"

鲁铁牛握紧了腰间的铜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