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8章 月影珍珠(2 / 2)

阿竹,第二天现竹篮不见了,心里明白了几分。

他没声张,只是晚上又编了个新竹篮。

奇怪的是,这新竹篮竟也能捞起珍珠。

阿竹心想,或许关键不在竹篮,而在别处。

修桥的工程开始了,石料陆续运来,村民们热火朝天地干着活。

阿竹每晚都去捞珍珠,换来的钱全部用于修桥。

大黑见阿竹又有了新竹篮,心里更加疑惑。

这天,大黑实在忍不住,找到阿竹,红着脸承认了自己偷竹篮的事。

阿竹不但没生气,反而笑着说:“大黑叔,我早知道是您拿的。

那竹篮丢了就丢了,您没伤着就好。”

大黑惊讶地问:“你那新竹篮怎么也能捞珍珠?莫非真有什么秘诀?”

阿竹望着大海,轻声说:“海爷爷说过,只有心怀善意,为他人着想,月影才会变成珍珠。

大黑叔,您要是为修桥出力,说不定也能捞到珍珠呢。”

大黑将信将疑,但看着村里人都在为修桥忙碌,自己却只想着财,不免有些惭愧。

第二天,他也加入到修桥的队伍中,搬石运土,干得比谁都卖力。

说来也怪,当晚月圆之夜,大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借来阿竹的竹篮,心中想着为修桥出力,朝着水中月影一捞。

竹篮出水时,篮底竟真的有一颗珍珠!

不大,但圆润有光。

大黑捧着珍珠,手微微抖。

他忽然明白了阿竹的话——这珍珠不是贪心能得来的,是善意换来的。

从那天起,大黑像变了个人。

他不再只想着自己,而是热心帮助村里人。

修桥缺人手,他主动多干活;谁家渔船坏了,他帮忙修理;打来的鱼,也愿意分给孤寡老人。

村里人都说,大黑变了,变得可亲可敬。

大黑的变化,阿竹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他教大黑编竹篮的技艺,两人一起捞珍珠,换来的钱全部用于修桥。

日月如梭,半年过去,一座坚固的石桥终于横跨在月亮湾上。

石桥落成那天,全村人欢天喜地,在桥头摆了酒席庆祝。

大家推阿竹和大黑为上宾,感谢他们的贡献。

酒过三巡,阿竹拿出竹篮,对大家说:“今晚是月圆之夜,咱们试试这竹篮还能不能捞珍珠。”

众人来到海边,阿竹将竹篮轻轻探入水中,朝着月影一捞。

竹篮出水时,大家凑上前看——篮底空空如也,珍珠不见了。

奇怪的是,没人感到失望。

海爷爷捋着胡须笑道:“桥修好了,珍珠的使命完成了。

这是天意啊!”

大黑也笑着说:“没有珍珠,咱们靠自己的双手,一样能过上好日子。”

说也奇怪,从那以后,阿竹的竹篮再也捞不起珍珠,却成了捕鱼的利器。

用这竹篮捕鱼,总是满载而归,而且捕上来的鱼特别鲜活。

阿竹和大黑一起编了许多这样的竹篮,分给村里人。

月亮湾的渔民用这些竹篮捕鱼,日子一天天红火起来。

后来,月亮湾的竹篮名声远扬,成了远近闻名的特产,换来了不少钱财。

村里用这些钱建了学堂,请了先生,孩子们都能读书识字了。

一年后的中秋夜,阿竹和大黑坐在新桥上赏月。

大黑感慨道:“阿竹,要不是你,我可能还是个贪心鬼,整天想着不劳而获呢。”

阿竹笑道:“大黑叔,是您自己醒悟了。

善意就像这月光,照在每个人心里,就看清了自己该走的路。”

海面上,月影随着波浪轻轻晃动,仿佛在点头称是。

从此,月亮湾的渔民都知道:善意如月,照亮别人的同时,也会照亮自己前行的路。

而真正的珍宝,不是珍珠,是一颗为他人着想的心。

这故事一代代传下来,至今月亮湾的老人还会对孩子们说:“你看那水中的月影,它提醒我们,做人要像阿竹那样,心明如月,与人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