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o章 窑祭(1 / 3)

天还未亮,杨恒辛就蹲在窑口前,手里捧着一捧灰白的瓷土,指尖细细摩挲着。

窑火烧了整整一夜,此刻正是最关键的时刻。

他的眼睛布满血丝,眼角深深的皱纹里嵌着多年烟火熏燎的痕迹。

“爹,喝口粥吧。”

杨鞠儿端着粗陶碗,轻步走到父亲身边。

她年方十六,眉眼清秀如画,一身洗得白的蓝布裙也掩不住那份灵动。

杨恒辛摆摆手,目光仍死死盯着窑门缝隙里透出的火光。

“不成,这一窑又不成。”

他喃喃自语,声音沙哑得如同碎瓷相刮,“就差那么一点,总差那么一点”

这是杨恒辛第三十七次尝试烧制秘色釉。

三十年来,他散尽家财,日夜钻研,只为重现那传说中的雨过天青色。

长沙铜官窑的工匠们都说他疯了——那秘色釉本是仙家之物,岂是凡人能窥探的?

杨鞠儿默默放下粥碗,心里一阵酸楚。

自母亲病逝后,父亲越执迷于秘色釉,家中能变卖的都变卖了,连母亲留下的最后一只银镯子,上月也被拿去换了上等的釉料。

“爹,先歇歇吧,您的身子要紧。”

杨恒辛忽然转过头,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鞠儿,我昨夜梦见了你娘。

她说,秘色釉需要至纯之物的祭献你说,这至纯之物,到底是什么?”

杨鞠儿被父亲的眼神吓得后退半步,强笑道:“或许是某种特殊的釉料,或是烧窑的时辰”

“不,不是这些。”

杨恒辛摇头,又转向窑口,喃喃道,“我试过所有材料了青金石、玛瑙、玉石粉都不成”

正午时分,窑火渐熄。

杨恒辛迫不及待地打开窑门,热浪扑面而来。

他顾不上烫手,用铁钳夹出还冒着青烟的瓷器——又是一窑废品。

有的釉色灰暗,有的开裂如龟背,最好的那只碗,也不过是普通的青色,离那“雨过天青”

还差着十万八千里。

杨恒辛颓然坐倒在地,双手插入花白的头中,喉间出困兽般的呜咽。

“爹,咱们不试了,好吗?”

杨鞠儿跪在父亲身边,眼泪终于落下,“普通的青瓷也能卖钱,女儿可以多做些绣活,日子总能过下去的”

“你不懂!”

杨恒辛猛地抬头,眼中尽是疯狂,“这是我一生所求!

若烧不出秘色釉,我死不瞑目!”

杨鞠儿从未见过父亲如此模样,吓得噤声,只余低低的抽泣。

当夜,杨恒辛又做了一个梦。

梦中,一个声音告诉他:“窑神要的不是凡物,是至纯之魂。

唯有至亲之血,能与釉色相融,化作雨过天青。”

次日清晨,杨鞠儿现父亲在院子里磨一把旧匕,那匕是她小时候见父亲防身用的,已锈迹斑斑。

“爹,您磨这匕做什么?”

杨恒辛不答,只专注地磨着刀刃,直到它闪着寒光。

三天后,镇上来了个游方道士,说是能解梦预知。

杨恒辛如同抓住救命稻草,将那道长请回家中,奉上家中仅存的好茶。

“道长,我屡梦窑神,说需要至纯之物的祭献,方能得秘色釉。

您看这至纯之物,究竟是何物?”

杨恒辛急切地问。

道士闭目掐指,半晌睁开眼,目光锐利地看向正在院中晾衣的杨鞠儿。

“至纯之物,便是未经世俗玷污的纯净灵魂。”

道士压低声音,“施主心中已有答案,何必再问?”

杨恒辛浑身一震,手中的茶碗差点掉落。

送走道士后,杨恒辛独自在院中呆坐到黄昏。

当杨鞠儿点亮油灯时,他忽然开口:“鞠儿,爹对不起你,也对不起你娘。”

“爹怎么说起这个?”

杨鞠儿柔声道,“女儿知道爹心中的苦。”

杨恒辛抬起头,眼中泪光闪烁:“若有一天爹做了不可原谅的事,你会恨爹吗?”

杨鞠儿握住父亲粗糙的手:“爹永远不会做伤害女儿的事,女儿知道。”

杨恒辛猛地抽回手,转身走向工坊,留下杨鞠儿一人,心中满是不解与不安。

又一批新瓷塑形完成,即将入窑。

这是杨恒辛最后的材料,也是他最后的机会。

他整日整夜地守在工作室,调配釉料,调整窑温,神情癫狂,时而大笑,时而痛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