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黄金面具(1 / 3)

古蜀国的太阳神,似乎在这一年了怒。

自打春汛起,天上的雨就没停过。

岷江的水一天比一天涨得高,浑浊的江水夹带着泥沙和断木,咆哮着冲向下游。

沿岸的农田被淹了,低处的村寨也进了水,百姓们携家带口,纷纷往高处逃难。

都城郫邑的王宫里,蜀王杜宇已经连续三天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大王,雨再这么下下去,不出十日,连王宫都要进水了!”

一位老臣忧心忡忡地禀报。

杜宇王眉头紧锁,望向殿外连绵的雨幕:“祭品已经献上三批,为何天神还不息怒?”

“或许”

另一位大臣小心翼翼地说,“或许该请大祭司出手了。”

殿内顿时安静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站在角落里的那个清瘦身影——大祭司巫阳。

巫阳是古蜀国最有神通的大祭司,不过四十出头,却已执掌祭祀二十余年。

他通晓天文地理,能读懂星象,预测风雨,更传说他能与天地神灵直接对话。

先王在世时,每逢重大决策,必请巫阳占卜问天。

杜宇王看向巫阳:“大祭司,你以为如何?”

巫阳缓步上前,他的眼睛深邃得像夜空的星辰:“大王,我昨夜观星,见北斗暗淡,乌云蔽月,这是天河倒悬之兆。

寻常的祭祀,恐怕难以平息天怒。”

“那该如何?”

巫阳沉默片刻,缓缓道:“请允许我启用黄金面具,举行通天大祭。”

群臣哗然。

黄金面具是古蜀国世代相传的圣物,据说是太阳神赐予人间沟通天地的法器,非到亡国灭种的关头不得使用。

那面具用纯金打造,上面镶嵌着三颗从天而降的陨石碎片,眼睛部位是两块罕见的黑曜石,戴上它的人能够直视神灵,但也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历届使用过面具的大祭司,无一例外都在仪式后不久离世。

杜宇王犹豫不决:“这”

“大王,没有时间犹豫了。”

巫阳平静地说,“洪水若再不止,古蜀国千年文明,将毁于一旦。”

杜宇王长叹一声,终于点头。

---

通天大祭定在三日后,地点在都城外最高的圣山——龙门山。

消息传出,百姓们纷纷冒雨前来,从山脚到山顶,跪满了虔诚的人群。

他们相信,大祭司巫阳一定能与天神沟通,救民于水火。

巫阳的弟子们已经在山顶的祭坛周围布置好了各种祭器:青铜神树、纵目面具、玉琮、象牙祭坛中央,矗立着一尊巨大的青铜立人像,双手举向天空,仿佛在承接上天的旨意。

巫阳独自一人在祭坛旁的静室里斋戒沐浴。

他的妻子芸娘带着他们八岁的儿子鹄儿前来见他最后一面。

“父亲,您真的要戴那个面具吗?”

鹄儿仰着头问,“他们说,戴上面具的人,都会死。”

巫阳摸了摸儿子的头,微笑道:“鹄儿,父亲是去和天神商量,请他们收回洪水。

若是成功了,能救成千上万像你这样的孩子,还有他们的父母亲人。”

芸娘强忍泪水,为丈夫整理衣襟:“你一定要回来,我和鹄儿等着你。”

巫阳握住妻子的手:“记得我交代你的事。

若我不能回来,将那支青铜神杖交给下一任大祭司。

还有好好抚养鹄儿长大,告诉他,父亲爱这片土地胜过生命。”

门外,鼓声响起,祭祀的时刻到了。

巫阳穿上绣有日月星辰的祭袍,头戴羽冠,一步步走向祭坛。

雨还在下,但他的衣衫似乎被一种无形的力量隔绝,雨水在他周身三尺外便悄然滑落。

杜宇王和群臣站在祭坛下方,默默注视着这一切。

祭坛中央的青铜案几上,黄金面具静静躺在那里。

即使在阴沉的雨天,它依然散着柔和的金光,那双黑曜石眼睛深邃得仿佛能吞噬一切光线。

巫阳跪在祭坛前,开始吟唱古老的祷文。

那语言并非古蜀国语,而是传承自远古的祭祀用语,每一个音节都蕴含着神秘的力量。

随着他的吟唱,风似乎变小了,雨势也略有减弱。

吟唱完毕,他缓缓起身,双手捧起黄金面具。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神人相隔,唯此可通”

巫阳念诵着古老的咒语,将面具慢慢贴近脸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