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却不再彻夜通明;虽仍有声响,却不再喧闹如市。
鼠猫们似乎明白已被人识破,不再刻意模仿,只按本性生活。
日子一久,这“空宅灯火”
的奇事渐渐成了金陵城的一段趣谈。
而那王宅,在鼠猫的守护下,竟也保持着整洁,仿佛等待着主人的归来。
要说起这王宅里的老鼠和猫,还真有一段渊源。
王家老爷王允之是个心善的主儿,虽家财万贯,却从不苛待下人,连对家里的牲畜也极宽容。
王夫人更是信佛之人,常说“众生平等”
,从不许人伤害宅中老鼠。
说来也怪,王家宅中的老鼠仿佛通人性,从不乱啃贵重物品,也不偷吃供奉祖先的祭品,专拣厨房的寻常米面下口。
王夫人常说这是“有规矩的老鼠”
,偶尔还会特意留些剩饭剩菜给它们。
至于猫,王家原本养了三只,都是捕鼠的好手。
奇怪的是,这些猫对王家老鼠似乎格外宽容,两相安好,从不为难。
老家仆常说,曾亲眼见过王家的猫和老鼠在冬日里同窝取暖,堪称奇观。
王老爷有个小女儿,名唤玉儿,年方七岁,最是喜爱这些小生灵。
她给常来的老鼠都起了名字——那只额头有白毛的叫“雪眉”
,尾巴短一截的叫“断尾”
,最大最肥的那只叫“福满”
。
老鼠们似乎也认得她,每逢玉儿在院中玩耍,它们便会在不远处探头探脑,从不惊扰。
玉儿还常常抱着自家的老猫“墨宝”
,对着老鼠们说话:“墨宝啊墨宝,你可不能欺负雪眉它们,它们也是咱们家的成员呢。”
那墨宝通体乌黑,唯有一双碧眼炯炯有神,它温顺地偎在玉儿怀中,眯着眼,仿佛听懂了似的。
如此和睦相处十余年,直到王家决定南迁。
临走前那晚,玉儿抱着墨宝哭了半宿:“爹爹,我们走了,雪眉、断尾、福满它们怎么办?墨宝年纪这么大了,路上颠簸,它也受不住啊。”
王老爷抚着女儿的头,叹气道:“好孩子,墨宝可以带上,可那些老鼠带不走的。
它们世世代代住在这里,自有它们的活法。”
最终,墨宝还是被带上了南下的马车,而宅中的老鼠,则被留在了空宅之中。
王家走后的第一个夜晚,老鼠们从藏身处钻出来,现大宅空空如也,熟悉的家人气味正一点点消散。
雪眉带着众鼠在宅中转了又转,粮仓空空,厨房冷冷,连常喂它们食物的玉儿也不见了踪影。
断尾急躁地咬着一块木头,出吱吱的哀鸣。
福满则蹲坐在王老爷常坐的太师椅下,一动不动。
正当众鼠惶惶不安时,一只黄褐色的野猫从破损的窗格跃入室内——它是附近街巷的流浪猫,早就觊觎这座空宅多时。
雪眉警觉地出警告声,众鼠立刻四散隐蔽。
然而那野猫并未追捕它们,只是悠闲地在厅堂里踱步,这里闻闻,那里嗅嗅,最后在王夫人常坐的软榻上卧了下来,舒服地打了个哈欠。
接连几日,越来越多的野猫现了这个好去处,纷纷入住王宅。
老鼠们战战兢兢,躲在暗处观察,却现这些野猫与王家养的猫不同,它们不懂规矩,随处便溺,抓坏家具,把个好端端的宅子弄得一团糟。
雪眉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这夜,它鼓起勇气,叼着一块珍藏的干酪,小心翼翼地靠近睡在厅堂的大黄猫。
大黄猫早就嗅到鼠味,却懒洋洋地眯着眼,直到雪眉将干酪放在它面前,才微微抬眼。
雪眉人立而起,前爪比划,吱吱叫着,试图与猫沟通。
说来也怪,那大黄猫似乎明白了什么,轻轻“喵”
了一声,用爪子将干酪拨到一旁,起身走向书房。
雪眉迟疑片刻,跟了上去。
大黄猫跳上书案,用爪子推倒一盏油灯,又对着雪眉叫了几声。
雪眉愣了片刻,恍然大悟——猫是要它们帮忙点亮宅子!
从那天起,王宅的鼠猫达成了前所未有的同盟。
老鼠们负责清理宅院、搬运食物、点亮灯火;猫们则负责驱赶外来野物、模仿人声制造热闹假象。
它们各尽所能,竟将这空宅维持得如同主人在时一般。
雪眉聪明,它记得王家人的生活规律——黄昏点灯,入夜用膳,亥时熄大部分灯,只留走廊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