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9章 饲怨(1 / 3)

青峰山脚下,有个叫石头村的偏僻村落。

村里有个代代相传的差事——守皇陵。

这差事薪俸丰厚,却没人羡慕,因为大家都说,那守陵的李家祖坟上冒着青烟,不是吉兆,是怨气。

现任守陵人李老根五十多岁,脸上沟壑纵横,像是皇陵周围那一道道山梁。

他儿子李小山今年刚满二十,是个眉清目秀的后生,读过几年私塾,总想着走出这大山去看看外头的世界。

“爹,咱家守这陵墓都十几代了,里头到底埋的啥宝贝?非得世世代代守在这儿?”

李小山不止一次问道。

李老根总是板着脸:“不该问的别问,记住规矩就是。

每月十五,带一头活畜进去,放在老地方,头也不回地离开。

这是祖训!”

这年中秋,李老根染上风寒,咳得厉害。

眼看月圆之夜将至,他只好把青铜钥匙交给儿子:“小山,这次你去。

记住,放进石槽就出来,千万别回头,千万别停留!”

李小山接过钥匙,心里既紧张又兴奋。

他终于能进那神秘的地宫了!

十五的月亮圆得像个银盘,挂在皇陵上空,把汉白玉的石碑照得亮。

李小山牵着一头山羊,沿着神道走向地宫入口。

那入口是山腰处一个不起眼的石门,上面刻着古怪的符文。

钥匙插入锁孔,沉重石门缓缓打开,一股阴冷潮湿的气息扑面而来。

李小山打了个寒颤,点燃灯笼,牵着羊走了进去。

通道向下延伸,两旁墙壁上画着褪色的壁画,描绘着帝王出征、宴饮的场景。

越往里走,壁画越诡异,那些帝王的面容渐渐扭曲,眼神空洞,像是在盯着他看。

走了约莫一炷香时间,眼前豁然开朗,是个巨大的地宫。

地宫中央有个石台,台上果然有个长方形石槽,槽边刻着密密麻麻的符文。

李小山按父亲嘱咐,把山羊拴在石槽边。

正要离开,突然想起父亲的话——“千万别回头”

为什么不能回头?他好奇心起,索性躲到一根石柱后面,想看看接下来会生什么。

地宫里静得可怕,只有山羊偶尔出的“咩咩”

声。

不知过了多久,地宫深处传来细微的声响,像是许多人在低声絮语。

那声音越来越近,李小山屏住呼吸,睁大眼睛望向黑暗。

没有想象中的巨兽,只有一团翻滚的黑雾从地宫深处涌出。

那黑雾中隐约可见无数张人脸,有的愤怒,有的痛苦,有的狰狞。

黑雾裹住山羊,可怜的动物出凄厉的惨叫,随即被黑雾吞没,只剩下一地鲜血和啃噬的声音。

李小山吓得魂飞魄散,连滚带爬逃出地宫,连灯笼丢了都顾不上。

回到家,他脸色惨白,语无伦次地把所见告诉父亲。

李老根听罢,长叹一声:“冤孽啊!

既然你看见了,也该知道真相了。”

李老根带着儿子来到后院一间小屋,屋里供着一本黄的册子。

他点上香,恭敬地拜了三拜,才取出册子递给儿子。

“这是祖上留下的《饲怨录》,你看看吧。”

李小山借着油灯微弱的光,一页页翻看。

原来,这皇陵中葬的是大楚朝的历代帝王。

三百年前,楚太祖为夺天下,杀人无数,登基后更是横征暴敛,弄得民不聊生。

他死后,陵墓中竟聚集了生前积攒的怨气,形成了一种诡异的“怨念集合体”

更可怕的是,后续的楚朝皇帝一个比一个暴虐,他们的怨气在陵墓中累积,那团黑雾越来越庞大。

李家先祖被选为守陵人,实际任务是“饲养”

这怨念集合体,用活畜的血肉暂时满足它,防止它破土而出,祸害人间。

“为什么不除掉它?”

李小山问。

李老根苦笑:“能除早就除了。

这怨念集合体已与地脉相连,强行消灭只会导致它提前爆。

祖上试过各种方法,最后现,每月喂食活畜,是唯一能暂时安抚它的法子。”

从那天起,李小山接过了守陵的担子。

每月十五,他准时带着活畜进入地宫,放下就走,从不回头。

如此过了三年。

这年春天,村里来了个游方道士,自称清风道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