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1章 错认的信物(3 / 3)

让你受苦了!”

水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颤抖着从怀里掏出那半块玉佩:“大山我我不是做梦吧?”

赵大山也从怀中取出自己珍藏的半块玉佩,两半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义”

字。

“不是梦,兄弟,我来接你回家了!”

赵大山热泪盈眶,紧紧抱住水生。

回到府中,赵大山亲自安排热水给水生沐浴,又找来干净暖和的衣服给他换上。

厨子赶紧做了热腾腾的饭菜,水生饿极了,连吃三大碗。

席间,两人谈起别后经历,不胜唏嘘。

赵大山怒责门客势利,要赶走刘先生,却被水生劝住:“不怪刘先生,是我这副模样实在不堪,任谁看了都会起疑。”

赵大山叹道:“兄弟受苦了,从今往后,你就住在我这里,有我一口吃的,绝不让你饿着!”

水生却摇摇头:“大山,你的心意我领了。

但我有手有脚,不能白吃白住。

你帮我找个活计,我能养活自己。”

赵大山知道水生的脾气,不再强求,便在府中给他安排了个管事的职位。

水生为人忠厚,做事勤恳,不久就赢得了府中上下的尊敬。

转眼到了年关,赵大山府上张灯结彩,好不热闹。

水生帮着打理年货,安排宴席,井井有条。

除夕夜,两人对坐饮酒,一如儿时。

水生举杯:“大山,谢谢你没有忘记当年的约定。”

赵大山郑重道:“君子一诺,重于千金。

更何况,这是我与兄弟的约定。”

两人相视而笑,一饮而尽。

年后,赵大山帮水生盘下了一间铺子,做起了粮面生意。

水生诚信经营,价格公道,生意越做越红火。

不出三年,已是金陵城里有名的粮商。

这年秋天,江宁府遭了蝗灾,粮食歉收,米价飞涨。

许多奸商囤积居奇,大灾难财。

赵大山作为知府,忧心如焚。

水生得知后,主动开仓放粮,以平价出售,还设粥棚救济灾民。

其他商人见状,也不好再抬高粮价,一场粮荒得以缓解。

赵大山握着水生的手,感慨道:“兄弟,你这次可是救了全城百姓啊!”

水生笑道:“若不是你当年守信重义,救我于危难,我早就冻死街头了。

这救命之恩,我永世不忘。”

赵大山摇摇头:“不,是你让我明白,真正的义气,不在玉佩,而在人心。”

两人并肩站在城楼上,望着城中炊烟袅袅,百姓安居乐业,相视而笑。

那两半玉佩,被赵大山请巧匠用金镶玉的手法重新缀合,悬挂在府中正堂。

每当有客来访,他总会指着玉佩,讲述这个关于信义的故事。

而“玉佩义”

的故事,也在金陵城中流传开来,成为一桩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