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5章 哭嫁棺(1 / 3)

粤北连绵的青山脚下,有个叫雾山村的地方,这里山高林密,雾气常年缭绕,流传着许多古老习俗。

众多习俗中,最诡异的当属“哭嫁棺”

——姑娘出嫁前,得躺进一口特制的小红棺材里哭上半个时辰。

村里最年长的陈婆已经九十多岁,她年轻时是最后一个行过“哭嫁棺”

礼的人。

如今这习俗早已废止,年轻人只当是个传说,但陈婆心里明白,那红棺中的泪水,承载着多少女人的命运。

“奶奶,那红棺材真的能去掉新娘身上的阴气吗?”

小孙女阿秀坐在门槛上,托着腮帮子问。

陈婆浑浊的眼睛望向远山,脸上的皱纹像记载岁月的沟壑:“阴气不阴气的,谁说得清呢。

但那棺材啊,确实装过不少苦命女子的泪”

七十多年前的雾山村,有个叫玉莲的姑娘,是村里数一数二的巧手美人。

她绣的花能引来真蝴蝶,唱的山歌能唤出山中鸟。

可玉莲心里早已有人——邻村猎户的儿子石生。

石生身手矫健,能独自猎杀野猪,却对玉莲温柔体贴。

两人在山涧边私定终身,石生将一枚狼牙挂在她脖子上:“这是我第一次独自猎到的狼,带着它,就像我在你身边。”

然而好景不长,玉莲的父亲在山中采药时摔断了腿,家中顿时失了顶梁柱。

玉莲的母亲早逝,下面还有两个年幼的弟弟,一家人顿时陷入困顿。

这时,镇上富户赵家前来提亲。

赵家独子赵明达体弱多病,赵家想娶个健康能干的媳妇冲喜,并许下重金聘礼。

“莲儿,爹知道你的心思,可这一大家子”

父亲躺在床上,泪眼婆娑。

玉莲看着家中快要见底的米缸,咬着嘴唇,默默点了点头。

婚期定在三月后。

赵家派人送来一口特制的小红棺,那是“哭嫁棺”

习俗必备之物。

棺木不大,刚够一人躺下,上面刷着鲜红的漆,在昏暗的屋子里格外刺眼。

出嫁前夜,玉莲就要行“哭嫁棺”

礼。

村里几个年长的妇人来到她家,领她到摆放红棺的屋子。

棺材盖开着,里面铺着一层白布,看上去格外诡异。

“玉莲啊,记住,哭嫁时不能哭悲,要谢父母恩,念娘家情,盼未来福。”

主持仪式的老妇人叮嘱道,“这能去掉你身上的阴气,不让带去夫家。

躺进这棺,就是死了过去的身份,明日出嫁,就是重生。”

玉莲穿着大红嫁衣,面无表情地躺进棺材。

当棺盖缓缓合上,只留一条缝隙透气时,无边的黑暗将她包围。

起初是恐惧,随后是窒息感。

在这狭小空间里,她仿佛真的死了,过去的玉莲将永远被封存在这口红棺中。

她开始哭泣,不是按照习俗要求,而是自内心的悲痛。

但很快,她想起老妇人的话,强忍悲伤,改为哭诉:

“感谢爹娘生养恩,十六年来疼我心女儿出嫁不忘本,娘家情分记终生但愿夫家福运长,夫妻和睦百年长”

哭着哭着,她感觉脖子上石生送的狼牙项链滑落,掉在棺底。

但她不能起身去捡,只能继续躺着哭诉。

半个时辰终于过去,当棺盖打开时,玉莲的眼泪已经流干。

那枚狼牙却因为匆忙被遗落在了棺中。

第二天,花轿临门,玉莲披上红盖头,在鞭炮声中离开了雾山村。

洞房花烛夜,她第一次见到丈夫赵明达——一个面色苍白、不停咳嗽的瘦弱男子。

“你你就是我媳妇?”

赵明达有气无力地问,随即又是一阵剧烈咳嗽。

玉莲默默点头,心里却沉入谷底。

赵家是高墙大院,规矩繁多。

婆婆严厉刻薄,公公整日盘算生意,丈夫体弱多病,大部分时间卧床不起。

玉莲天不亮就要起床,伺候公婆洗漱,准备早饭,然后给丈夫煎药、喂药。

白天还要操持家务,管理仆人,直到深夜才能休息。

尽管如此勤劳,婆婆仍时常挑剔:“走路声音太大,影响明达休息”

、“饭菜太咸,对病人不好”

、“笑得太多,不够端庄”

只有回到自己房间,玉莲才能稍作喘息。

她常常拿出那枚狼牙项链,想起石生和从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