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对小镇的向往(2 / 3)

    “我…我…”

    她看了看周围的人,不能让村里人知道她藏了好多银子。

    姜大山靠近,耳语了几句

    “现在别拿,银子是烧不坏的,好在户籍和地契在身上,没烧着。”

    姜钱氏这才暗暗点头。

    对着同村里的人一阵哭诉:“他们家都这种情况,要不,你们提前把明年的节礼给了?”

    所谓节礼,好听点就是过节的东西,其实就是田地挂在秀才的名上,大家需要送的礼。

    家里富裕些的给铜板,穷一些的就给自家的鸡蛋或者喂的鸡鸭,锅碗瓢盆布料什么都行。

    姜钱氏一咬牙:“咱们都是乡里乡亲,你们总不能见死不救吧?”

    姜四河开口了:“这样,谁如果提前把明年送的礼今年给俺家,东西可以减半。”

    杏花婶子激动的往前一步:“真的?”

    “那当然,我姜四河可是秀才,一个唾沫一个钉,从不说假话。”

    杏花婶子赶紧从怀里掏出20个铜板:“今年俺家给了你40个铜板,减半就是20个,给,这是明年的。”

    有杏花婶子带头,大家纷纷回家拿东西。

    虽然心里很肉疼,但一想到明年就不用给他家送礼,觉得挺划算。

    姜大山带着一家老小回到了老宅。

    老宅就只有三间土坯房,年久失修,上面的茅草漏了好几个洞。

    好在没有下大雨,还是能够将就一晚上的。

    深夜,一家人嘀嘀咕咕不知在预谋着什么。

    清晨

    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姜挽月就起了个大早,结果她是最晚的。

    大家说好今天一起去镇上购买过冬物品的。

    大妞二妞和狗蛋激动的一夜没睡好。

    看到姜挽月走出来,搓着手,小脸通红。

    “起这么早,你们不冷吗?”

    她们先点头又摇头,然后又点头。

    尤其是大妞二妞,被磋磨的木讷性子,眼里仿佛也有了丝丝的光亮。

    她们长这么大,别说去镇上,就连村子都没出过,走的最远的地方就是山上砍柴。

    “小姑,俺听说镇上逢集可热闹了,是不是真的?”

    “虎子哥就去过一次镇上,他回来说那里什么东西都有的卖,还有好多富人穿着绫罗绸缎。”

    “绫罗绸缎是啥东西呀?”

    三个孩子叽叽喳喳,秀娘却不想让她们去。

    “三丫,要不就你和大嫂去吧,爹腿脚不方便,娘的眼睛看不清,我又大着肚子,实在没办法走远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