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两年,看来有些人的心还没死,还躲在暗处行那蝇营狗苟之事!”
没错,在朱标看来,这次故意引导皇太孙的人,就是儒家的那些余孽。
凭良心说,朱标其实并不反对儒家,在他这个高度,自然知道儒学的道理没问题。
毕竟华夏大地从古至今都是儒法道融合治国,从外儒内法到理法互补,是有道理的。
只不过是某些后人,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故意扭曲了圣人之言的意思。
现在这种情况,明显是魏武铲除了毒瘤之后,有些人还不死心,想要报复魏武。
毕竟传承了千年的儒学,其影响力并不比宗教差,死忠于曲阜的人也不少。
这些人平时小心翼翼不敢翻出什么大浪花,否则一旦露出马脚立刻就会被清算。
朱标也没想到,他们居然这么大胆子,将主意打到自己儿子身上,试图影响他。
现在朱雄英还小,如果那些言论真被他听进心里,将来势必会和魏武产生间隙。
朱标倒是不怕魏武会对雄英怎样,这点他还是了解的,魏武绝对不会那样做。
真正让朱标担心的是,产生间隙之后,魏武心灰意冷从此退隐不再插手大明之事。
即便那可能已经是几十年后的事情,可现在既然知道了,就必须要好好处理。
于是沉思了片刻之后,朱标再次低头看向朱雄英说道:
“外人怎么说的你只听别信,你姑父到底是怎样的人,父亲希望你自己去证实!”
“并且父亲相信,雄英心中一定会做出正确的判断,对吗?”
朱标话音刚落,朱雄英立刻点头说道:
“父亲和皇爷爷那般看重姑父,雄英相信父亲和皇爷爷一定不会看错人的!”
“呵呵!”
朱标呵呵一笑,随后有些宠溺的摸了摸朱雄英的脑袋,随后试探着问了一句。
“雄英,如今你也十一岁了,父亲和你皇爷爷有意为你指婚,此事你可有何想法?”
“啊,这…这个…”
听到朱标和朱元璋要给自己指婚,朱雄英心里顿时就有些急了,说话都有些不利索。
虽然朱雄英才十一岁,但是对皇家来说,这个年龄先指婚很正常,等到成年就正式成亲。
朱标自己属于特殊情况,他和常氏那个时候大明还没立国,也没有指婚这一说。
他和常氏属于互相钦慕,恰好也符合朱元璋和马皇后的意愿,于是就水到渠成。
就拿朱棣做例子,他和徐妙云虽然是洪武九年成亲,但实际上洪武三年就指婚了。
那个时候朱棣才十一岁,徐妙云才九岁,并且两人甚至都不认识,也不知道这件事。
直到洪武六年徐妙云进宫聆听马皇后的教诲,在那之后徐妙云和朱棣接触了三年。
所以皇帝指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