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博君听宣旨的公公这么说,便从袖笼中取出一个提前准备好的荷包,不着痕迹地滑入了为那位内监的宽袖之中。
那荷包分量轻,里面是几张的银票。
唐博君把声音压的极低,语气诚恳地道:“漠北苦寒,路途遥远,这是唐某的一点心意,不成敬意,还望公公笑纳。”
那为的内监见状,心中便有数了。
脸上露出一丝真切的笑意,同样低声回道:“您太客气了。
您是有大福气的,此番回京,前程定然不可限量。
咱家回去,定当在皇上面前,如实禀报唐家忠君之心。”
内监这便是投桃报李了。
一句“如实禀报”
,远比金银更重。
又寒暄了片刻,几位内监便告辞,言明还要去别家宣旨。
唐博君亲自将一行人送至大门外。
送走了宣旨的内监,唐家前厅内一时间竟安静得落针可闻。
唐博君把明黄的圣旨恭敬的供起来。
饶是他宦海沉浮多年,此刻也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
王氏早已红了眼眶,嘴唇翕动着,却不出声音。
唐静亦是满脸喜色,看向妹妹唐婉的目光充满了钦佩与感激。
所有人都明白,唐家能有今日,唐婉当居功!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那宣旨的内监队伍并未回驿馆,而是接着去了漠北另外几家同样被流放至此的官宦之家。
旨意中同样给予了褒奖,但理由却让接到圣旨的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竟是褒奖他们“协助唐家种植出高产小麦”
!
这几家人自己都不知道自家何时“协助”
过唐家,更别提什么“高产小麦”
了,更何况唐家种的是土豆玉米,与他们何干?
但圣旨无人敢质疑,只能懵懵懂懂地叩谢天恩。
内监一走,这几家人哪里还坐得住?
几乎是前后脚的工夫,谭大人、罗大人、陈大人等人便不约而同地齐聚唐家。
几位在门口遇见看向彼此的眼光都有些恍然,明白对方和自己怕是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谭大人和唐博君关系最近,性子也急,刚刚坐下便率先开口询问道:“师弟啊,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唐博君此刻激动的心情已经淡了不少。
毕竟他是知道自家早晚都是要回京城的,哪怕激动,但是很快便调整过来了。
待到这几位前来,已然恢复以往状态。
于是唐博君不急不缓地问道:“师兄所为何事?”
难道是来打听圣旨的事?
谭大人急忙回道:“圣旨上说我等协助唐家种植高产小麦,这从何说起啊?莫不是……宫里弄错了?”
谭大人越说声音越低,尤其是说道宫里的时候,更是将将能听到。
实在是这么说也有些不敬之意,只能压低声音悄悄说。
唐博君捋着短须,心中了然,含笑道:“师兄,诸位,稍安勿躁。
圣意岂会弄错?你们还记得当初开始春种的时候,我家分给各家的小麦种子?你们没现那小麦产量比以往高了不少吗?那是改良过的,你们能种,不就是协助唐家吗?”
众人听唐博君这么一说,才露出恍然大悟的声音,原来是竟是这个意思。
只是,这里大部分人对农业一窍不通,说是流放,但是朝廷并没有对他们进行管制。
所以各家都买了奴仆,开荒和种植除了自家奴仆就是雇人,情况了解并不多。
更何况,在他们中大部分,种植收获的事,还是家中后宅女眷安排的。
唐博君看到大家都明白他的意思,便接着道:“更何况,这是陛下天恩,念在我等同在漠北,特借此机会,施恩于大家,让我等都能沾光,得以重返京城啊!”
他这么一点拨,在场众人都是人精,立马明白这是皇上找了个由头,将他们这几家一并赦免召回!
这是帝王心术,是恩威并施。
想通了此节,众人又是激动,又是对唐家感激不尽。
若非唐家立下这不世之功,他们哪能有这重返京城的机会?
“唐兄高义!
我等感激不尽!”
除了谭大人,其他人纷纷起身,对着唐博君郑重行礼。
不说别的,就唐家送的高产的小麦种子,都是不得了的功绩,唐家就这么轻松地送了出来。
谭大人见状也连忙起身,准备行礼,却被唐博君制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