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亲临长安(2 / 6)

nbsp;   侍中领尚书令陈震却是没甚心情看这饮马渭滨的大场面,只是肃容沉声,急切相问。

    方才宴席中,诸人还以为这位陛下总算想安定下来整点皇嗣了。

    却没想到,只这么一会儿工夫就颠覆了他们的想法,原来这天子还是想去前线与军汉们厮混。

    刘禅也不遮遮掩掩,直言相告:

    “丞相大军已越过长安,攻下灞桥,兵临新丰城下了。

    “赵老将军判断,司马懿粮道归路虽已断绝,却绝不甘心直接自武关退走,把整个关中拱手相让。

    “十有八九会弃守长安,举军尽出,趁丞相攻新丰不下之际,与丞相大军殊死一战。

    “所以,朕要去长安。”

    郭攸之、陈震几人没想到天子会说得如此坦然,俱是一震。

    陈震不假思索,当即再劝:

    “陛下离开前,董侍中对我等千叮咛万嘱咐,战事结束前万不可让陛下往长安犯险。

    “陛下先前也答应下来,如今为何反悔?

    “天子一言,当九鼎之重,不可轻移啊。”

    刘禅双手一正兜鍪,随即在浑身甲片哗啦作响声中昂然以对:

    “朕之所以答应董侍中不轻去长安,乃是因先前以为丞相会与司马懿于长安城外决战。

    “朕在武功,一旦战事不利,也能在此倚丞相之背,驰援相救。

    “可如今战局突变,丞相兵临新丰,新丰却未可卒拔。

    “司马懿必将如赵老将军所断,举军尽出,弃长安而向新丰。

    “换言之,长安虽须臾可下,却是丞相以腹背受敌,身陷险地为代价换来的。

    “所以,朕非去长安不可。”

    郭攸之、陈震等人面面相觑,他们对军事一知半解,有些不明白为何天子非去长安不可,再者,长安不是还有赵老将军坐镇?

    却见天子正色开口:

    “诸位,此去长安,非是朕为了逞什么英雄威风,亦非朕因长安唾手可得,遂急着还于旧都。

    “而是丞相与数万军民为了大汉身入险地,朕不能心安理得在此袖手旁观,坐待成败。

    “而若非心安理得这四字,朕又如何会从五丈塬来到武功?

    “司马懿将弃长安而走,长安城北仍有赵老将军、王平、傅佥、冯虎诸将校两万余人马,朕这一去,不会有什么危险。”

    向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郭攸之难得严肃相问:

    “倘司马懿不理会丞相大军,反而先击陛下与赵老将军部众,又当如何是好?”

    刘禅闻之,忽而一哂:

    “我大汉在渭北有细柳、棘门、高陵三座城寨,营造月余,深沟高垒。

    “又赵老将军手下两万将士,新得一胜,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