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抉择(3 / 5)

p;   然而事实上呢?

    恐怕司马懿此刻就在等魏延这样的人沉不住气吧?!

    刚欲出言再次驳斥,结果丞相不欲使二人再争下去,以羽扇止住杨仪后肃容出声:

    “好了公威,文长伯圭(孟琰)所言,确有道理。

    “倘能迅速击破眼前之敌,确实能大夺魏寇之气。”

    孟琰这蛮将并不理解汉人话里的弯弯绕绕,只以为丞相要赞同他与魏延的建策,一时欣喜,然而马上丞相又泼来一盆冷水:

    “但也确实不可操之过急,我大军如今应付这两万余人游刃有余。

    “只须如方才那般,待其露出破绽后再以雷霆之势击之。

    “如此,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战果,慢慢扩大优势即可。

    “以眼下情势观之,不至日中,这两万魏寇便要彻底丧失一战之力。

    “至于文长、伯圭忧虑的体力耗殆、士气衰竭…体力确是问题,但士气衰竭,料想不会。

    “司马懿以逸击劳之心明矣,但漕渠以北,仍有镇东将军两万余人在休养生息。

    “司马懿若来击我疲惫之师,则镇东将军可促击其侧翼,我们只须坚守不败,则此战已胜。”

    魏延听到此处张口欲言,支支吾吾片刻又闭了嘴。

    其人也明白,丞相之意已决,便绝不会再有更易。

    最后只能大步跨下这座将台,回自己阵中去了。

    虎步监孟琰见状紧随其后,待行至魏延阵中后才劝道:

    “镇北将军,依我看…丞相说的也有道理。

    “有镇东将军在北,伺机而动。

    “我们这边但须拖住司马懿,坚守不败,则此战必胜,未必要行恃勇弄险之策。”

    大马金刀坐在胡椅上的魏延身子微微前倾,双手杵腿,冷哼一声后忿然以对:

    “孔明求稳,我如何不懂?!

    “只是我魏延何人,怎能心甘情愿当一守阵之将!

    “至于坚守不败?

    “今日之战,乃是大汉北伐以来第一场真正的大战,决战!

    “决定了大汉能否克复关中,还于旧都!

    “谁不晓得,谁能在此战克敌制胜,大放异彩,谁就能军威大振!谁就能彪炳史册!垂光百世!

    “凭什么我魏延在此随孔明顶住压力,却让镇东将军坐山观虎斗,轻易摘下此战最大胜果?”

    闻听魏延此言,孟琰为之一滞。

    赵老将军乃是先帝股肱,国之柱石,声威著于四海,与魏延跋扈自傲不同,老将军威重而不矜,位尊而谦和,朝野上下,莫不敬而爱之。

    如今魏延与老将军有军功之争是事实不假,但这么直白地说出来,未免有些过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