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天子之剑(3 / 4)

nbsp;“太子请庄子说文王。

    “庄子曰,臣有三剑,有天子之剑,有诸侯之剑,有庶人之剑。

    “庶人之剑,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

    “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以贤良士为脊,以忠圣士为镡,以豪杰士为夹…此剑一用,如雷霆之震,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

    “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晋卫为脊,周宋为镡,韩魏为夹,包以四夷,裹以四时……

    “此剑直之无前,举之无上,案之无下,运之无旁,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

    “今日此贼果真为朕所毙,亦不过一箭之威,庶人之箭耳,朕何足自矜?

    “朕今日所恃者,非朕一人一箭之力,乃是朕一弦松发,便有千箭蔽日,遂有此胜。然此剑虽壮,亦不过诸侯之剑罢了。”

    麋威俯首称是。

    一众臣属亦是动容。

    片刻后,杨戏上前:“陛下,如今司马懿既败,关中大局已定,长安之寇必自相遁走,陛下不日便将还于旧都。

    “臣杨戏斗胆进言,宜早备祭天告祖之礼,陛下若允,臣戏不才,请为陛下筹措祭礼备物,拟写祭文,以彰圣德。”

    刘禅闻言颔首:“便依卿所言,有劳卿了。”

    这祭文也不是谁都会写,谁都写得好的,负责礼仪之事的太常卿在成都,杨戏既然知礼,文采又冠绝蜀中群儒,确是最佳人选。

    杨戏闻言当即一喜:

    “臣不敢!

    “不过仍有一事,须得陛下知会一声…不知祭天告祖之时,可需献魏逆首级降虏,于圜丘之前?

    “若得圣谕,臣便备赤漆祭盘,玄帛承首,以彰天罚!”

    刘禅闻此一滞,片刻后摇头:

    “普天之下,莫非汉土。

    “率土之滨,莫非汉民。

    “国家威力未举,乃使大汉子民困于曹魏豺狼之吻,为贼驱策,自相屠戮。

    “非彼之过,乃朕之罪。

    “以此祭天,朕心有愧。”

    闻得此言,金吾纛下,一众臣属尽皆凛然动容。

    杨戏亦是叹息一声:

    “臣尝读《尚书》,见血流漂杵之语,每叹武王不得已而用兵。

    “今陛下仁德广被,志存高远,念从贼作乱者为贼所逼,宁舍天威不祭俘首,此诚尧舜之量。

    “天下若知陛下仁心如此,应知陛下救民涂炭,解民倒悬之志,非虚言也。”

    …

    新丰至鸿门十七八里。

    一路俱是魏军溃卒。

    一路俱是汉军追兵。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