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昭仪(2 / 5)

雨,岁收微薄。

    “所以都是撒下种子后,就对田地里的庄稼不管不顾了,仰赖天时而已。

    “其后则逐水草,四时游牧,数十年来,皆循此道。

    “然安定之地,苦寒少雨,尤其最近十几年,每逢冬令时节,辄遭白灾,牛羊死者十之三四,是以牛羊蓄牧之利亦薄。

    “我安定诸羌固知关中户口自董卓李郭之乱后十不遗一,也知关中水草丰美、土地肥沃,入冬后更无白灾之患,早有移居关中之心。

    “但一则无朝廷徙民诏令,二则安定诸羌与关中汉豪势如水火,纵迁徙至此,也断不能安心垦植放牧,遂只能作罢。

    “今闻陛下降下恩旨,许我安定诸羌移居关中,更许我安定诸羌以水甘草茂之土,而关中豪强,也不敢犯朝廷威严,从中作梗。

    “凡此种种,哪里还有几人愿意留在安定那贫瘠苦寒之地呢?

    “之所以还有两三成人愿意留在安定,不过是因为他们本就占据了部分水草丰茂的良田。

    “而我们这些部落离开安定,又给他们让出了一些还算不错的牧场田地罢了。”

    刘禅闻之,先是愕然,而后恍然。

    他自温暖湿润的蜀中北上,还没有经历过北方凛冽的寒冬。

    着实有些忘记了,原本该出现在阴山、燕山以北的白灾,竟然都闹到安定来了。

    也是到了这时,他才再度想起来,现在是所谓的“小冰河时期”。

    天灾频繁,日食地震几乎两年就会发生一次。

    旱涝蝗灾连年不断。

    极端的寒潮,更是使得没有秦岭阻隔寒流的东吴都连着下了好几年的大雪。

    长江以北的的水系,包括四渎之一的淮河,在入冬后全部结冻,北方的农业周期彻底紊乱。

    传统的史书在记述王朝兴亡时,多着眼于王朝内部政治形势的变迁。

    然而实际上,很多王朝的兴衰沉浮背后都受到了恶劣气候的影响。

    譬如所谓『国恒以弱灭,独汉以强亡』的大汉,其走向分崩离析,很难说与小冰期异常气候导致的天灾没有关系。

    而五胡乱华的祸根,也因越来越南移的雪线而埋下。

    塞外的冰天雪地,风霜无常,成为了以游牧为生的羌氐、鲜卑、乌桓等异族最致命的打击。

    于是,他们开始选择效力中原王朝,以获得向南内迁的许可。

    就像杨条所说,他们这些半耕半牧的羌人,也早就看上了还算温暖湿润,水草丰美的关中,有了内迁的意愿。

    只是一直没有机会。

    主要原因就在于,乌桓、鲜卑、匈奴等异族内迁的并州、河内等地,都处于曹魏实控区。

    而关中之地,曹魏暂时无暇顾及。

    陇右、安定的羌氐,又一直没有臣服于曹魏,处于羁縻状态,从来不给曹魏纳税、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