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若听公之言,朕已摇尾乞食矣!(5 / 8)

bsp;   “堂堂大吴,岂可遣使赴蜀,自取其辱?!

    “为今之计,唯有以战止戈!

    “联魏击蜀可也。

    “联蜀击魏?

    “大可不必!”

    张昭神色一凛。

    孙权是个犟种,一旦决定的事情,十头牛都拉不回来。

    但不论如何,他至少知道要去与魏说和,并力击蜀了。

    可是…现在的曹魏,又真还会如同先前一般,与吴联手击蜀?

    张昭思绪纷乱,正襟危坐于席间,不再多言,

    不多时,侍中是仪又将另外一件喜事与座中众臣道来。

    已经接受大吴招抚三载有余的武陵五溪夷,在得知大吴天子称帝的消息后,遣使者来贺。

    天子认为,五溪夷已归心于吴,决定遣张弥、许晏二将,持节奉礼至武陵源,拜夷王沙烈为大吴苗王,授沙烈以苗王之印。

    这将是大吴建国之后赐下的第一枚藩王之印。

    张昭闻言,神色再次一变,起身力谏道:

    “陛下万万不可!

    “五溪夷素乐与蜀贼为伍!

    “我大吴与蜀夷陵一战,更杀五溪夷王沙摩柯!

    “臣素闻夷人有恩必报,有债必偿,今五溪夷与大吴血债未偿,必不善罢甘休!

    “此番遣使称贺,必非其本志,乃别有所图,欲刺探大吴国情,献报于汉而已!

    “倘若张弥、许晏两使为夷人所杀,岂非取笑于天下?!”

    孙权闻言,冷哼一声。

    之后便与张昭说了一大堆道理,与张昭之意相反覆。

    总而言之。

    此间夷人与山越人不同,反倒跟匈奴、鲜卑、乌桓等北胡差不多,都是见利而忘义之辈。

    张昭针锋相对,其意甚切,力劝孙权不要相信五溪夷人之语。

    孙权越发不悦。

    到最后,忽然顾左右而言他:

    “朕之所以能有今日,天命之所以眷顾于吴,非是此战功劳。

    “而是二十年前,周公瑾、鲁子敬赤壁之勋也!”

    张昭似乎没听懂孙权的意思,再次犯颜直谏。

    力劝孙权万不可赐夷王沙烈大吴苗王之印。

    否则,必将遭天下笑。

    孙权终于忍无可忍,按剑怒喝:

    “当年若听张公之言,朕已摇尾乞食于魏矣!

    “大吴上下,进宫拜朕,出宫拜你!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