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沉江之锥,庙算之胜(5 / 5)

nbsp;   薄雾罩岭。

    辅匡把所统三千余人分成三队。

    前队伐木开道。

    后队携甲仗粮水。

    柳隐领的八百精兵,则被悄悄抽走,负舟而行。

    沿着一道干沟向南,再向南。

    沟底遍布碎石荆棘,汉军人人用葛布缠腿,仍旧磨得血迹斑斑。

    十数人共负一舟,交替行进。

    而他们所携舟船,不过三丈长、一丈宽。

    乃是整段风干大木挖空制成,空船仅重六百余汉斤。

    这正是吴军制式赤马舟,专用于在江面上迅速传递军情。

    山路陡处,船底蹭着岩面,吱呀吱呀作响。

    歇脚之时,柳隐命军士掘灶。

    非是寻常火坑,而是先铲去地上草皮,再挖尺许深的“曲尺灶”。

    口小膛大,灶尾留一孔。

    孔外再横插一截空心竹,烟气从竹中引出,顺坡而散。

    柴火只用干枝。

    如此一来,虽有炊烟,但炊烟伏于地面,很是分散,升空不过丈余便被一阵林风彻底吹散,融进了薄薄的山雾当中。

    初春时节,晨夜寒冷。

    汉军便围在无烟灶旁烤火取暖。

    附近有泉水之时,便取泉水煮沸后饮用,若无泉水,便饮所携水囊中储存的凉白开。

    饭是糙米掺野菜,半熟便咽下。

    人人唇角沾泥,却无一句怨言。

    第三日傍晚,柳隐率众绕到一座无名山岭后面。

    岭北数里有一吴人哨寨,寨中不过十余人。

    岭南却是峭壁,吴军料定人不能过,连巡哨都省了。

    柳隐令六百人就地宿营,仍用无烟曲尺灶。

    夜半,有细雨落下,火被浇灭,众人便蜷在船底。

    衣湿身冷,只听得山风穿林,如鬼啸一般。

    次日清晨,岭北辅匡所领主队却故意燃了几处明火,烤火取暖,生火造饭。

    火不大,烟不浓。

    却足够让吴人的斥候瞧见。

    柳隐披荆斩棘,趁雾巡哨探路,手指冻得僵硬,不时有山蚂蟥附在身上吸血,若无袍泽在侧,真要很久才能注意到它们的存在。

    他们还要翻两座山岭,才能到达那条无人知晓的支流。

    八百双脚,八百副肩,八百柄刀,默默地走在山雨后的泥里,钻进了更深的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