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天道好还,报应不爽(1 / 9)

    巫山港。

    码头忙碌,千帆尽举。

    八艘为大汉立下奇功的巨筏,此刻静静搁浅在大江下游浅滩上。

    附在它们身下的铁锥,粗粗估计便是近百万斤。

    至于那些沉在江底,短时间内难以打捞的横江铁索,同样是难以估计的巨量铸铁。

    这些铁制品,是比车船牛马更加宝贵的战利,可以省去开矿、冶炼的无数人力与时间。

    时间,就是最宝贵的财富。

    巫县本身就有孙吴设立的铁官,炉窖、木炭、铁匠都是现成的,直接就能在此将这些铁料熔铸成伐吴所需的兵刃、甲胄。

    可惜的是,双液淬火法需要大量的牲畜尿液。

    在缺少牲畜的巫县,短时间内很难锻造更多的宿铁甲兵。

    巴东太守阎宇站在码头高处。

    其人已按天子部署,将可用的战船调配完毕。

    前部督傅佥虽经血战,麾下将士大多已疲累不堪,但仍保有近两千可战之卒,这两千将士正在傅佥的指挥下登上舟船。

    龙骧中郎将赵广麾下二百龙骧郎及九百余鹰扬府兵,因昨日作战损失较小,战力保存完好,也沉默而迅速地整队登船。

    关兴的虎贲郎则因连番苦战,疲惫不堪,便与同样经历了攻坚血战的张固、雷布二部一同,暂留巫山港休整一番。

    等待克拔巫县,接管巫县防务后再筛选敢战之士继续东进。

    花了两个多时辰登船,近乎日中,大汉水步军顺流东下,直指秭归。

    港口因此显得空旷了许多。

    但巫山港,及下游沿岸的诸多小湾、河汊里,仍然停泊着大大小小四五百艘吴人战船。

    不过,在刘禅看来,这些战船固然宝贵,但比战船更宝贵的战利,却是昨日将士们在港口码头俘获的数百来自江东、荆州的船匠水工。

    江东水师之所以称雄江表,不仅因江东子弟晓习水性,更因其拥有当今天下最顶尖的造船技艺。

    譬如,江东能造出载兵三千的巨型楼船。

    而如今刘禅的『炎武』旗舰,满载也不过两千人上下。

    想造再大些,倾覆的风险便大大增加。

    而且,战船不是想造大便能直接造大的,没有力学知识的年代,想让一艘巨型楼船造出来不垮,经得住水战,全凭工匠的技艺与经验。

    所谓“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王濬能迅速灭吴,正得益于魏晋几十年间接收了东吴、荆州大批造船工匠和先进成熟的技术。

    蜀中的造船工匠,无论在数量还是技术上,都难与江东比肩。

    如今一下获得数百名经验丰富的船匠,向来重视技术创新的刘禅视若珍宝。

    要是他们能造出龙骨战船,那么将来即使到了江东,也未必惧了孙权水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