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o2章 偷袭炮兵阵地4(1 / 3)

“传我命令,重赏警卫连连长!

赏其金条十根!”

此刻的李世银,脸上笑开了花,嘴角都快咧到耳根子了。

他心里想着,若真是如此,即便这次没能收复失地,起码韩朝帝国的皇城算是保住了,这可真是不幸中的万幸啊。

扶桑东京,皇宫大殿之内。

明治天皇脸色阴沉得好似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他紧紧盯着下方弯着腰、低着头,一副恭顺模样的北河圣雄。

刚刚,明治天皇收到帝国十万大军在中朝帝国战壤城以北的国安城池战败的消息,这对他而言,不啻于一道晴天霹雳。

要知道,武装并训练这十万大军所耗费的资金简直是天文数字,对于资源匮乏、财政紧张的扶桑国来说,在没有通过掠夺大量土地和其他国家资源来补充的情况下,这十万大军的折损,无疑是伤筋动骨的沉重打击。

“陆军大臣阁下,这次召集御前会议,就是想让你给大家一个合理的说法,为何会惨败至此!”

沉默许久的明治天皇,终于打破了大殿内压抑的死寂,声音中带着难以掩饰的愤怒与质问。

“好的,陛下。”

北河圣雄清了清嗓子,不紧不慢地说道,“经过战后的详细分析以及各方情报的汇总梳理,导致此次战败的主要原因,是我们严重低估了华夏军的实际人数。

起初我们得到的情报显示,敌人来了6ooo余人,第二次增援之后大约也是6ooo余人,满打满算总共才一万余人。

基于这个情报,横天一幕派第十师团前去阻击,按理说,一个师团的兵力去阻挡万余人,那是绰绰有余的,胜利应该是手到擒来。

然而,令人始料未及的是,当敌人起进攻时,从他们的营地之中,竟然如潮水般涌出了十几万大军。

直至今日,经过各方侦查和间谍的多次反复确认,给出的结论依旧是,那个秦国土匪头子从清国的吉安市进入韩朝帝国时,两支队伍加起来总共确实是一万多人,这与我们之前通过间谍侦查得到的结果一致。

但不知为何,在实际战斗中却出现了如此巨大的偏差。

在情报不准确的情况下,第十师团率先与敌人开战,结果被敌人以优势兵力大兵团围攻,最终全军覆没。

横天一幕得知此消息后,急忙再次派出一个师团的兵力前往支援,可同样难逃被全歼的厄运。

等到横天一幕知晓敌人有十几万人时,已然为时已晚,援军也被重重包围,所以才导致了这次极其惨痛的失败。”

北河圣雄面无表情地叙述着整个战败的经过,仿佛在讲述一件与自己毫无关联的事情,但他微微颤抖的双手还是暴露了他内心的紧张与不安。

“北河圣雄阁下,你刚刚的说辞,该不会只是为了给自己开脱的借口吧?”

一直对北河圣雄心怀不满的海军大臣李夏一完,终于抓住了这个绝佳的机会,毫不留情地挖苦道。

他早就看北河圣雄不顺眼了,这次战败正好给了他一个泄的出口。

“所有的话都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如有疑问,你大可联系我们的间谍机构进行核实。”

北河圣雄挺直了腰杆,微微弯腰,对着李夏一完不卑不亢地说道。

此刻,他的态度格外谦逊温和,毕竟无论怎么解释,战败都是无法改变的既定事实,他只能尽量保持冷静,应对众人的质疑。

“好了,都别再过多纠结这些事了。”

明治天皇揉了揉太阳穴,一脸疲惫地说道,“现在我请大家来,是要一起想想接下来该怎么办。

这华夏人十几万的大军,对咱们来说,无疑是一支巨大的威胁。

而且咱们在汉朝帝国如今只剩下一支十万人的军队,既要面对罗刹人的威胁,又要应付这清国土匪,实在是腹背受敌啊。”

明治天皇的脸上满是忧虑,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无奈。

“陛下,第一师团还是有一支残军的,并没有被完全消灭。

并且这支残军是由第一次参战的参谋长带领,目前已在平壤以南的南浦港站稳了脚跟。”

北河圣雄再次开口,试图给众人带来一丝希望的曙光。

“嗯,看来还是有明白人啊。

占领了南浦港,对于咱们后续的物资支援和兵力调配来说,确实有着巨大的好处。”

听到北河圣雄的话,明治天皇的脸上总算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神色,紧绷的神经也稍稍放松了一些。

“好了,大家都说说吧,对于汉朝帝国的军事行动,咱们到底